第十屆深港城市建筑雙城雙年展(深圳)華強北分展場以“開源城市”為主題,暫定于2025年12月開幕。華強北是公眾所熟知的“中國電子第一街”,其40多年歷史與產業的更迭,人群與空間復合,遠超日常我們所熟知的城市空間。因此,為了發掘與匯聚不同領域的參展人加入本次展覽,第十屆深雙華強北分展場策展人尹毓俊先生發出本屆展覽“華強檔案”與“街道實驗室”兩個單元公開征集項目,誠意邀請您和您的團隊參與其中,共同探討華強北的未來圖景。
“華強檔案”征集
|征集背景|
“華強檔案”旨在系統梳理華強北這一充滿故事與歷史的城市片區演變軌跡,通過對其獨特的發展歷程進行深度研究及相關文獻的全面整合,構建一個基于歷史視角與學術研究的認知體系。華強北作為一個深圳超高速發展的城市樣本,四十年內經歷了從一片農地到工業廠房,進而化身成為電子市場,商業街區,其歷程突破了我們慣常認知中,時間與空間的對城市發展的限制。在這一過程中,首先需要解析的是:何種力量以及何種空間化的方式,驅動著這個片區的深刻改變?因此,深入探究其歷史形成的內在動因、商業生態與建筑空間的共生邏輯、產業空間如何突破固有范式去適應新的科技產業時代的城市,都是非常有意義的城市研究議題。這些研究也都將在中國進入存量更新時代,在當下的城市發展從過去大規模建設逐漸回歸理性的背景下,為漸進式城市更新實踐,提供新思路與寶貴經驗。
故此,我們特發起如下公開征集項目,邀請社會各界為華強北留下一份意義重大的城市檔案。
|檔案文獻范圍|
本單元征集包含:華強北觀察與研究、華強北影像與文獻、華強北“未建成”空間方案三個獨立板塊。
1
華強北觀察與研究征集
公開??征集各領域對華強北不同角度的觀察與調研,可以是來自不同學科對其觀察研究,或從各類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的歷史事件為出發點,以客觀事實為支撐的對華強北問題的深入探討。??
|征集內容|
(1)華強北田野調研
從社會學、生產和生活等微觀的問題為切入點,以小見大,探討華強北有意義的話題和現象。
(2)華強北空間類型學
從建筑學、城市設計、規劃策略的角度發現華強北片區城市的自發生長的機制。
(3)華強北產業網絡
從產品、產業、生產機制、物流運輸等非空間角度,對華強北的產業鏈,產品系列從打板、生產、銷售等方式去理解并具象化華強北。
(4)華強北文學
以小說或文學作品的方式敘述華強北的故事,揭露華強北問題的癥結點,體現華強北在人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等。
(5)華強北與中國未來城市
以城市為大背景,研究華強北在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角色等。
(6)其他-開源話題
“開源城市”是相信城市的參與需要不同層面的加入,因此除以上主題外,參與者如果有更多對于華強北研究的角度,無論是文化層面、社會層面、空間層面,我們渴望能有征集到更多的不同領域面向和觀點的研究。
2
華強北影像與文獻征集
影像不僅是歷史與現實的忠實記錄者,過去數十余年間,在華強北的空間中可能散落著無數珍貴的民間影像——它們或許是街頭巷尾的日常瞬間,或許是時代變革的生動印記,每一幀都承載著獨特的城市敘事。與此同時,眾多創意工作者通過繪畫、動畫、漫畫等藝術形式,勾勒出城市鮮活的人與事、林立的商鋪、獨特的建筑風貌以及這片城市蓬勃的生命力。因此,我們誠邀您以攝影、紀錄片、繪畫、動畫、漫畫等多元形式,分享您眼中華強北以及其他相似的自發城市的影像記錄與藝術創作,我們共同以視覺語言,呈現出城市最真實、最豐富的面貌。
華強北歷史的文獻,包括深圳華強北的政策收集、空間演變、重大事件記錄、人文故事、產業故事、商家趣事、華強人創業的傳記等。?
|征集內容|
(1)紀實類
通過攝影、紀錄片、繪畫等方式為華強北多元等空間和生活建立一個具有獨特觀察視覺與表達方式的影像資料庫。作品形式:攝影、紀錄片、繪畫等。
(2)創作類
充滿生命力的華強北是可能性、創造力和想象力的空間載體。這些想象可以是一連串普通的生活小故事,可以是反映現狀和心境的繪畫創作,也可以是對華強北未來對暢想等。作品形式:繪畫、漫畫、連環畫(小人書)、動畫等。
(3)文獻類
“華強北歷史文獻”項目希望以多重身份,還原華強北在不同時期的樣貌,同時通過這一系統性研究,讓我們去理解華強北作為一個城市里通過市場行為自發生長的地區,它在歷史上是如何產生與發展的?它原本的文化、社會結構和經濟生活是什么樣的,隨著城市發展又發生了怎樣的改變?它為何會發展成如今這樣的狀態?
3
華強北“未建成”空間方案
華強北從工業區到電子市場的轉型,其空間形態與功能持續演進。在這片高密度城區中,既有從內生而自發的空間改造提案,也有試圖突破現實限制的超前設計。也許,這些提案暫時未能實現,但是卻展現了一種可能性。為系統性梳理華強北空間發展脈絡,我們特別發起"華強北“未建成”空間方案"征集。我們誠邀您分享曾為華強北提出的創意提案、未建成的建筑概念設計,或是總體規劃設計。這些方案都記錄著某一時刻,他變成華強北一種可能的未來。
|征集內容|
(1)總體規劃設計類
針對華強北片區提出的城市設計、產業升級或功能復合化、立體交通等概念方案;
(2)建筑單體與街區更新類
華強北片區范圍內的建筑改造、街區更新、街道立面、景觀節點、公共設施等方案。
|華強檔案征集應征要求|
(1)以高水平,高質量的呈現;清晰地呈現主題與觀點;
(2)參與者需要對華強北問題既有宏觀的認知,也有非常深入的觀察和調研,可以是帶有前衛性和批判性的作品,作品要求有一定高度的學術追求;
(3)參與者要對本屆主題和理念有深刻的認識,并認同、尊重、包容各方觀點;
(4)參與者需要與策展團隊緊密溝通合作;
(5)參與者需要對展陳的方式具有一定的考量;
(6)形式不限,文獻征集部分如影像、口述記錄、華強北典型產品等;
(7)非中文的展覽成果在展覽中必須有中文翻譯;征集期間如無中文翻譯,可接受英文材料。
|華強檔案征集鼓勵方式|
最終入圍者與征集物料,將被邀請成為第十屆深雙華強北分展場的參展人或者參展物料,策展團隊將提供一定資金用于展覽呈現,并收錄到相應的宣傳物料之中。前期提案階段研究經費需要自籌。
“街道實驗室”
4
“街道實驗室”征集
|征集背景|
當人工智能與科技革命深刻影響城市發展的今天,我們的城市生活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變革。"街道實驗室"單元致力于構建一個開放共創的實踐平臺,以前沿科技展示為驅動,探索科技與最鮮活的街道空間之間互動的實驗。
本單元面向全球發起"科技×城市×建筑"的應用征集,誠邀科技企業、開發者、藝術家、設計師、研究者及創新實踐團隊參與,以華強北街道為實驗舞臺,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增強現實、機器人技術、可持續材料等前沿科技,打造具有實驗性,互動性與變革性的創新項目。
|征集內容|
我們尋求具備場景落地性、公眾參與性與技術前瞻性的科技應用與實驗方案,推動創新技術從實驗室走向真實城市環境。征集方向包括但不限于:
(1)街道智能體實驗
探索AI、機器人等技術在動態街道場景中的應用;
(2)科技產品展示
呈現可交互、可體驗的創新型技術產品;
(3)智能建造實踐
應用數字化設計與新型建造等技術的空間創新實驗;
(4)其他開放創新探索
其他以前沿科技的突破性探索在華強北主街上的展示。
|鼓勵方式|
入選方案獲得正式參展人資格后,提供一定資金用于展覽呈現。
日程安排
本次公開征集時間安排如下(所有時間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時間,下同):
注:策展團隊保留調整日程安排的權利。
報名及提交
|參與報名|
(1)歡迎有意向的團隊、個人進行報名登記。有意參與的團隊/個人,請于7月25日前掃描下方二維碼,填寫報名信息,或下載并填寫《公開征集報名登記表》,發送至郵箱(hqbuabb@163.com),該報名將作為參與的必要條件。
(2)參與個人或團隊可通過以下途徑獲取本次公開征集報名登記表:
登錄百度網盤:
https://pan.baidu.com/s/1PzySmPAOMOXNEmvDLfRTiw?pwd=iss2提取碼:iss2
登錄谷歌云盤:
https://drive.google.com/drive/folders/1SXlEDgYJGxCLl7sjJfN_jYRijQAwxAYK?usp=drive_link
下載報名表格,填寫并簽名。
|提交材料要求|
(1)公開征集報名登記表;
(2)個人/團隊描述、簡歷;
(3)關于作品的描述:
a.華強北觀察與調研:關于調研主題,調研方式以及展覽呈現的文字闡述;要求配圖示意;
b.華強北影像與文獻:關于影像作品的初稿思路及提案,包括影像作品的主題立意,回應的城市問題等;關于文獻作品的文字闡述;包括但不僅限于:研究話題論述、研究方式方法;
c.華強北“未建成”空間方案:能夠清晰闡述出方案設計,如概念手稿、效果圖、設計分析圖、平立剖面技術圖紙等。
d.“街道實驗室”:關于技術與實驗展示方案的介紹,落地可行性分析,與華強北街道的關系等,內容不限。
|提交方式及格式|
a.提交截止時間根據不同板塊時間安排。電子材料通過郵件(hqbuabb@163.com)提交,郵件以發送時間為準;
b.提交電子材料命名格式:參與者姓名/團隊名稱+板塊名稱(如:張三+華強北影像與文獻)。
|聯系方式|
策展團隊:多樣建筑
聯系人:賀工
郵箱:hqbuabb@163.com
|注意事項|
(1)作品提交如發生郵寄或其它費用需由參加者自付;
(2)本次公開征集不收取任何報名費;
(3)后續事項時間若有變更將另行通知,策展團隊保留最終解釋權;
(4)本次公開征集活動最終解釋權歸策展團隊所有。
https://mp.weixin.qq.com/s/1pYeo9mLPsNsvdYwfOkG9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