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雕刻時光
作者
樊俊榮
指導教師
王麗紅教授
作品說明
該作品系統性的梳理王家大院雕刻紋樣,從擇吉觀角度分析視覺圖形,運用TRIZ理論對紋樣進行解構、轉譯和重構,并利用幾何原理擴展視覺維度。最終通過紙媒和數字媒體等傳播媒介,構建了文化遺產現代轉化的范式模型。
02
童話題材插畫創作實踐
作者
邱立法
指導教師
王麗紅教授
作品說明
童話題材一直以來就是插畫創作中的熱點,本身蘊含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還跨越了年齡界限,吸引了從兒童到成年人的廣泛關注。伴隨社會的文化發展多樣性趨勢,童話題材插畫的表現與應用形式也不斷延伸。
03
“洋縣架花焰火”鄉村新春藝術節活動視覺應用設計
作者
孫金豆豆
指導教師
王麗紅教授
作品說明
“洋縣架花焰火”是一項國家級非遺(煙花制作技藝),目前它的保護陷入困境。與此同時,當地政府積極以文旅發展推廣當地文化。基于此背景,課題秉承“非遺+文旅”的概念進行新春煙花藝術節活動的相關視覺設計,來對其進行活化保護。
04
心流時刻——智能i汽車人機界面設計
作者
王博斐
指導教師
王麗紅教授
作品說明
心流體驗伴隨著高度的專注與沉浸感。作為駕乘人員與智能汽車進行交互的重要媒介,人機界面的設計直接影響駕駛安全性與用戶體驗。本方案將車輛人機交互從功能操作升華為專注、愉悅與自我實現的心流體驗。
05
共生景域——
超視域劇場下的菌脈拓撲
作者
陳宇馨
指導教師
吳林樺副教授
作品說明
捕捉微觀菌類生物圖像的特征并將圖像元素進行提取繪制,加入了主觀色彩判斷與造型分析。探討生物微觀圖像在視覺設計中的運用,使生物微觀圖像設計在今后的藝術設計中煥發強大的生命力。進而以視覺設計語言加深觀者對微觀世界的重視與思考,使其在微觀與宏觀雙重視角下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
06
藍調影畫:物影交織的時空詩箋
作者
李文潮
指導教師
吳林樺副教授
作品說明
作品以藍曬的創作形式展現,并刻意保留顯影過程中的"不完美"痕跡。這些錯位顛覆了現代印刷對完美復制的執念。將數字時代的圖像、電路板矢量圖、黑膠唱片、光碟、紐扣等生活中的物件轉換為藍曬負片,在日光蝕刻中產生圖形的正負形圖像。通過有機拼貼的形式將生活中的物體或者其他元素進行有機的組合。
07
來的都是客
作者
劉震岳
指導教師
吳林樺副教授
作品說明
“來的都是客”展覽視覺設計是我們以設計師的身份探索城中村賓館的空間屬性,以輕松、生活化的視角轉譯流動與痕跡。主視覺呈現了一套以床單為主體的視覺系統,通過不同的形態呈現出日常中晾曬床單的場景,同時結合賓館自有的紅藍主色調,呈現出獨屬于愛家賓館、陽光燦爛的午后。五天的展覽結束后,在賓館老板的認可中,我們的部分設計在這個空間中得到了保留。
08
山水間
作者
黃靜怡
指導教師
高民副教授
作品說明
通過對其山水元素、藝術特征、及構圖的解構,探索南宋院體山水畫的藝術特征與筆墨語言體系。在此基礎上,結合插畫的的表現特性,提煉具有現代價值的視覺符號與藝術語言,最終將傳統山水元素介入數字插畫創作中。
09
體驗消費模式下傳統食品品牌視覺形象設計研究
作者
王浩文
指導教師
高民副教授
作品說明
以“文化賦新+場景重構”為雙輪驅動,聚焦傳統糕點市場的價值空白帶,通過文化深度、體驗維度與品質高度的三重疊加,打造“東方茶食文化策源地”的市場角色,建立傳統食品行業升級的標桿范式。
10
天水花牛蘋果品牌形象創新設計
作者
楊帆
指導教師
高民副教授
作品說明
創作以天水特產花牛蘋果為主題,圍繞蘋果品牌與環保理念兩大核心要素,通過品牌形象及相應的包裝與媒介設計,聚焦如何通過品牌形象設計增強其在農產品市場中的競爭力,通過綜合策略,進一步提升花牛蘋果的品牌形象。
11
生態印跡
作者
張妍
指導教師
高民副教授
作品說明
在全球生態危機加劇的背景下,瀕危物種的消失不僅是生物多樣性的損失,更是人類對自然失衡的警示。我選擇以瀕危動物作為設計主題,希望通過視覺設計的力量喚起公眾的保護意識。通過傳統藝術形式的當代轉化,用視覺語言傳遞生態責任的嘗試一一每一塊“消失的印跡”,都在追問人類與自然共生的未來。
作品展示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fnpOZfpXJ6ay8W73KVCD8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