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大賽簡介
大賽主題和組織構架
大賽以“融紅色血脈,通強軍夢想”為主題。
聯合主辦:國防科技工業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組委會、北京國際設計周組委會、中國融通文化教育集團有限公司
承辦單位:融通傳媒有限公司、瀟淼之源(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支持單位: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中國文藝網、國防工業出版社、星球地圖出版社、北京金盾出版社
學術指導: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媒體支持: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軍事節目中心等
知識產權權屬和應用
所有“獲獎作品”的知識產權歸主辦單位所有,參賽者享有署名權,主辦單位享有對相應設計作品進行授權、再設計、生產、銷售、展示、出版等商業用途的權益;
大賽主辦單位對“其他參賽作品”享有推介、展示、出版及其他形式的推廣、宣傳等權利,有權通過各種渠道展示、推介,除主辦單位和參賽者授權外,任何單位、個人和第三方不得將本次大賽的作品進行再設計、生產、銷售、宣傳、出版、展覽及其他形式的推廣等。
02、作品要求
主題和賽道
大賽將緊密圍繞活動主題,深入挖掘軍事文化與紅色文化內涵與價值,持之以恒推進品牌建設和產品開發。本次大賽計劃舉辦周期為2025年8月至2025年11月,共分為前期宣傳、作品征集、作品評選、成果發布與轉化四個階段。
以“融紅色血脈,通強軍夢想”為主題,大賽共設置3個賽道7個方向,分別為軍兵種文創產品設計(該賽道下設陸軍主題文創、海軍主題文創、空軍主題文創、火箭軍主題文創、武警部隊主題文創五個方向),融通軍事文創主視覺VI體系設計及產品應用,軍需廢舊物資文創開發;
賽道一:軍兵種文創產品設計
該賽道下設陸軍主題文創、海軍主題文創、空軍主題文創、火箭軍主題文創、武警部隊主題文創五個方向。
方向1:陸軍主題文創
陸軍在人民解放軍各軍兵種中歷史最久,是陸地作戰的主力,也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各種搶險救災中的中堅力量。設計須以陸軍歷史故事、武器裝備等角度入手,融合陸軍特色,展現現代元素與辨識度,彰顯強軍文化的時代魅力。設計元素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陸軍”(http://www.mod.gov.cn/gfbw/wzll/lj)、“中國軍網-陸軍”(http://www.81.cn/lj_208555)等官方網站,“人民陸軍”等官方微信公眾號,以及“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http://www.jb.mil.cn)等包含陸軍內容的軍事主題博物館、紀念館的線上線下渠道參考。
方向2:海軍主題文創
海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海上武裝力量,主要由艦艇部隊、潛艇部隊、航空兵部隊、海軍陸戰隊、岸防兵部隊等組成,具有在水面、水中、空中作戰的能力。設計須以海軍歷史故事、武器裝備等角度入手,融合海軍特色,展現現代元素與辨識度,彰顯強軍文化的時代魅力。設計元素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海軍”(http://www.mod.gov.cn/gfbw/wzll/hj/)、“中國軍網-海軍”(http://www.81.cn/hj_208557)等官方網站,“人民海軍”、“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南海艦隊”等官方微信公眾號,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博物館”(http://www.hjbwg.com)等包含海軍內容的軍事主題博物館、紀念館的線上線下渠道參考。
方向3:空軍主題文創
空軍是進行空中作戰、對空作戰和從空中對地面目標實施攻擊的主要軍事力量,由航空兵、地空導彈兵、高射炮兵、空降兵、雷達兵、電子對抗兵、通信兵等兵種和其他專業勤務部隊組成。設計須以空軍歷史故事、武器裝備等角度入手,融合空軍特色,展現現代元素與辨識度,彰顯強軍文化的時代魅力。設計元素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空軍”(http://www.mod.gov.cn/gfbw/wzll/kj)、“中國軍網-空軍”(http://www.81.cn/kj_208559)等官方網站,“人民空軍”、“南部空軍”、“北部空軍”、“中部空軍”等官方微信公眾號,以及“中國航空博物館”(https://www.zghkbwg.mil.cn/)等包含空軍內容的軍事主題博物館、紀念館的線上線下渠道參考。
方向4:火箭軍主題文創
火箭軍前身第二炮兵,是中國實施戰略威懾的核心力量,主要擔負遏制他國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任務。設計須以火箭軍歷史故事、武器裝備等角度入手,融合火箭軍特色,展現現代元素與辨識度,彰顯強軍文化的時代魅力。設計元素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火箭軍”(http://www.mod.gov.cn/gfbw/wzll/hjj)、“中國軍網-火箭軍”(http://www.81.cn/hjj_208561)等官方網站,“中國火箭軍”、“東風快遞”等官方微信公眾號,以及“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http://www.jb.mil.cn)等包含火箭軍內容的軍事主題博物館、紀念館的線上線下渠道參考。
方向5:武警部隊主題文創
武警部隊由內衛部隊、機動部隊、海警部隊和院校、研究機構等組成,擔負執勤、處置突發社會安全事件、防范和處置恐怖活動、海上維權執法、搶險救援和防衛作戰以及中央軍事委員會賦予的其他任務。設計須以武警部隊歷史故事、武器裝備等角度入手,融合武警部隊特色,展現現代元素與辨識度,彰顯強軍文化的時代魅力。設計元素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武警部隊”(http://www.mod.gov.cn/gfbw/wzll/wj_214054)、“中國軍網-武警部隊”(http://www.81.cn/wj_208567)等官方網站,“人民武警”、“北京武警”等官方微信公眾號,以及“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http://www.jb.mil.cn)等包含武警部隊內容的軍事主題博物館、紀念館的線上線下渠道參考。
賽道二:融通軍事文創主視覺VI體系設計及產品應用
中國融通資產管理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融通集團”)是中央管理的商業類國有獨資公司,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經營范圍主要包括房地產、農業、酒店及旅游業、商業服務、資源開發、科技服務、醫療健康、安保服務、文化教育、財務、保險等領域。
選手須從中國融通集團企業文化、標桿項目等角度入手,重點聚焦黨建、廉潔、安全、保密、科技等維度,緊扣中國融通集團軍旅文化,圍繞紅色文化資產如南泥灣、牛田洋、趙家樓等,完成融通軍事文創品牌的主視覺VI體系設計并實現產品上的具體應用,彰顯新時代紅色資產管理公司企業文化。參賽選手可從“中國融通集團”官方網站(http://zjgl.crtamg.com.cn)、“中國融通集團”微信公眾號(CRTC-2020)及其各級單位官方平臺參考設計素材。
賽道三:軍需廢舊物資文創開發
軍需廢舊物資主要指軍事領域中,由于各種原因(如使用壽命到期、技術淘汰、損壞無法修復等)而被淘汰或廢棄的軍事物資,例如炮彈殼、機翼、頭盔、望遠鏡、指南針等。
請參賽選手以大賽主辦方提供的軍需廢舊物資(如子彈殼、炮彈殼、機翼、頭盔、望遠鏡、指南針,拆解艦艇、飛機等)為素材(詳見附件),秉持物資有效再利用的環保理念,通過直接改造利用或提取元素等形式,打造彰顯紅色文化,具有紀念價值、商業價值的文創產品。
注意事項
設計要求:請注意素材使用的規范性,并在“設計理念說明”部分注明選用元素的出處。所有參賽作品提交材料中不得出現作者姓名、單位、團隊名稱等相關標記,否則視為無效作品。
成果要求:成果需提供原始文件、設計說明、產品效果圖,建議提供三視圖、配色方案、選材說明、選用工藝,鼓勵提報實物作品。
設計品類:紀念套裝類、模型玩具類、日常用品類、辦公文具類、生活穿戴類、打卡留念類、運動用品類等。
參賽要求
一、參賽對象
大賽面向在校大學生及社會企事業單位,接受個人、單位、團體報名,其中團體參賽需注明主創人及團隊成員名單。
二、作品要求
緊密圍繞活動主題和賽道/方向要求,深入挖掘軍事文化與紅色文化內涵與價值。作品需發揮創意,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以獨特視角和新穎設計理念呈現紅色軍事文化元素;作品需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尊重歷史事實,杜絕“低級紅、高級黑”,不可提供包括但不限于反映暴力、裸露、血腥、低俗等元素的作品。所有參賽作品提交材料中不得出現作者姓名、單位、團隊名稱等相關標記,否則視為無效作品。
成果需提供原始文件、設計說明、產品效果圖,建議提供三視圖、配色方案、選材說明、選用工藝,鼓勵提報實物作品。
三、參賽方式
大賽采取線上報名的方式征集作品,參賽者在大賽指定網站(http://jswcds.cfw.cn)完成用戶注冊后進入大賽報名系統,按照提示要求填寫報名信息及作品資料。所有報名信息以線上為準,參賽者可以提交多件作品,但同一件作品只能投稿一個賽道/方向,否則視為無效投稿。
1.軍事文創設計大賽任務書-陸軍
2.軍事文創設計大賽任務書-海軍
3.軍事文創設計大賽任務書-空軍
4.軍事文創設計大賽任務書-火箭軍
5.軍事文創設計大賽任務書-武警
6.軍事文創設計大賽任務書-主視覺VI
7.軍事文創設計大賽任務書-廢舊物資
▲掃碼立即參賽
03、大賽流程
活動安排
宣傳階段
2025年8月29日,舉辦啟動儀式,通過線上線下宣發開展賽事宣傳推介,廣泛動員參賽。
大賽巡講
2025年9月,開展多地巡講。
作品征集
截止投稿日期為2025年10月10日24:00。
作品評審
10月10日至15日為作品評審階段。
1.初審:由初級評審團對入選作品從參賽要求、專業水平、作品完成度等方面進行評選,選取賽道/方向排名前15%-20%(根據作品征集情況由評審團確定)作品進入終審。
2.終審:由終級評審團對進入終審作品進行綜合打分,根據總分排名評選獎項。
成果發布
11月擇機舉辦大賽閉幕式暨頒獎儀式,完成獎金下發。同期舉辦作品展等線下系列活動,遴選優秀作品啟動成果轉化。
04、獎項設置(稅前)
大賽將對所有獲獎對象頒發證書和獎杯,賽道1的5個方向和賽道2、3分別設置:
一等獎1名,獎金10000元;
二等獎3名,獎金5000元;
三等獎6名,獎金3000元;
優秀獎20名,獎金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