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畢業季·日本頂尖藝術大學畢業設計展直播系列。初萌的奇想、新銳的實驗、極致的表達、撼動人心的體量;作為新人初登的舞臺,年年畢業展內、都是秀逸才華的洋溢場。2020年,就讓我們陪同大家一道、感受這份來自日本最前沿的年輕能量、品嘗日本當代設計教育的秋實滋味。
今日我們從之前報道過的武藏野美術大學畢業展中的視覺傳達設計學科里選出部分作品介紹給大家,讓我們一窺武藏野美術大學寺山祐策老師領導下的視覺傳達設計學科教學成果。
武藏野美術大學是位于東京都的日本私立大學。武藏野美術大學是一所美術造型藝術教育的綜合性大學,共有包含美術和設計的11個學科配置(短期大學部于2003年廢止)。是日本學科領域分類最多并且教育規模最大的美術專門高等學府。與東京藝術大學、多摩美術大學為日本頂級美大的御三家。也是東京五美大(多摩美術大學、武藏野美術大學、東京造型大學、女子美術大學、日本大學藝術學部)之一。
平成24年(2012年),武藏野美術大學成功納入日本全球人材育成推進事業計劃。該計劃是由日本文部科學省和日本學術振興會共同實施的,以配合大學推進國際化教育、提升日本新一代年輕人材的國際競爭力為目的的財政支援計劃。申請此次計劃的日本高校共計152所,通過學校42所。武藏野美術大學作為唯一上榜的美術造型類藝術院校而倍受矚目。
畢業展主視覺
視覺傳達設計學科
武藏野美術大學視覺傳達專業的特點在于不把傳達停留在視覺的水平,而是希望從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各個感官角度實現“傳達”的目的。
通過探索創新技術,實現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信息的溝通理解。
如今,除了文字印刷、圖像等視覺語言外,影像、互動工具也開始成為重要的傳播媒體工具。
特別在數碼技術不斷滲透的現實情況下,各種產業環境和文化信息也在發生改變。這也決定了,只有通過先進的技術和高度審美表達,才能讓受眾產生共鳴。
武藏野大學還希望學生成為創新推手,成為新時代設計領域的拓荒者。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2019年度優秀畢業作品展主視覺
“shide CONTACT”是一個廣泛介紹武藏野美術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科專職教師選拔的畢業作品的展覽會。
與社會形成密切相關的視覺交流設計。為了追求本世紀設計的新理念,學生們致力于研究和創造能與人們的感性和知性產生共鳴的視覺表現。
本次展覽會將介紹擔任將來交流和設計未來的個性豐富的學生們的研究和表現活動。
畢業展現場
視覺傳達設計學科
寺山祐策
研究主題:視覺記號論、視覺情報設計、近代平面設計史、歷史的記述空間(writing space design)研究。
教育理念:大學,是讓學生培養自己豐富的情感的同時,學習歷史和人文的地方。大學并不是在現有的設計上進行再生產的地方,教師和學生經常會關注“現在和社會”之間的聯系。設計,是針對某個問題不斷進行追問,研究當代問題的地方。學生需要通過不斷的思考,摸索出最新的設計語言和形態。
十二個半成品
畢業生:奇藤優太
雖然立體繪本有很多,但是很少有人會說這種裝置本身。這是因為除了裝置的制作者以外,其他人很難理解,也很難對其產生興趣。但是,裝置的結構和構造都很美,只要了解它,就會發現他是一個很有趣的世界。然后,將構造和構造的技術稱為基礎工程。其有趣之處在于,將結構比作什么,使其結構具有功能。
該作品以十二生肖為主題,在各自對應的方向上配置了一種被視為動物的紙的構造。從各種各樣的舉止到動物都會有一些變化。希望通過作品探索出紙的工程師的意義和魅力。
語言的印象變化的理由
畢業生:柳田真優
同樣的語言在不同環境,不同文化下,說話人和聽話人不同立場,態度,表情和意圖都會產生不同的印象。作者將左右起變化的理由作為題目探索制作了這個作品。將影響變化的理由分為10個項目,制作成日語母語和英語母語都可以閱讀的繪本。并讓大家從文字等視覺,聲音等聽覺多角度去感受起變化。作者希望通過這個作品看到現代社會的實際情況。
白井敬尚
視覺傳達設計學科教授
研究題目:活版印刷及書籍設計、字體設計
1961年生于豐橋市愛知縣,相繼在Grace和Seihokei工作后,于1998年創立自己的設計工作室。他最拿手的是字體設計,同時從事書籍和出版編輯和展覽宣傳設計工作。除了主持《IDEA》的設計工作外,還出版了大量有關字體設計的書籍,如《美國活字印刷在日本活字印刷中的支撐作用》(American Movable Type Printing and its Supporting Role in Japanese Movable Type Printing)、《排版:語言設計的標準化和連貫性軌跡》(Typography:The Trajectory of Language Design Standardization and Consistency)等具有教育和功能性的圖書。
同時,白井敬尚還參與諸多展覽的平面設計工作,比如“首爾國際字體雙展”(Seoul International Typography Biennale,2001年)、“TYPOJANCHI:2011”以及白井敬尚在東京ggg畫廊舉辦的個展。
W.A.Daiggins:Inheritance and Experiment
畢業生:安藤真生
William Addison Dwiggins(1880—1956)是20世紀前半期美國波士頓活躍的設計師。他在各個領域發揮了才能,在廣告設計、書籍設計、字體設計、插畫等各個領域都展現了他的幽默和才能,完成了許多出色的工作。
作者作為一個立志成為英文字體設計師的人,對他的充滿幽默感的字體設計很有感觸,同時對現在不能使用他的很多字體有感到遺憾。作者這次制作的字體“Roume”是William最后一次著手的字體設計工作,是“Falcon”的重新設計。Falcon有著尖銳的元素,受到當時的人們的稱贊,但直到William死后五年都沒有發行。
簡簡體字
畢業生:Lu Shuyang
在現代漢語漢字的字體體系中,9成以上的漢字是形聲字。形聲文字是由表示字形和聲音的音符和表示字的意義范疇的意符組合而成的。用合理的方法制作的形聲文字根據漢字的需求,成為了以后的漢字的主流。現在也產生了新的文字。
追溯漢字發展的歷史,產生了以有限的聲音和視覺形式表現無限的觀念,作為解決這個瓶頸的方法,象形(模仿物體的形狀)、指事(表示數字的一和二)、會意(組合產生新的概念)等造字方法產生。其中,最方便的是形聲的造字法。其他的造字法彌補了無法表達聲音的缺點。從世界范圍來看,如果沒有字形和發音的規律,文字本身就很難發展,所以從表意文字向語音表記的轉變,也是文字發展和進化的共同法則。
這次,以1964年發表的《簡化字總表》提出的漢字省略方法和漢字的造字原理“六書”為基礎,重新審視了現有的簡體字。另外,以現代標準中文發音為基礎,改善了不恰當的形聲字和復雜的漢字。
文字をかく
畢業生:杉本子
有一個目標是“想成為一名專業人士”。
進入美術大學后,為了成為一名專業人士,我做了很多東西。但是如果不來做的話,朋友會不斷做比我帥的東西。
煩惱的時候我遇到的是“手繪文字”。反復地畫,畫,畫,畫,畫,然后畫,然后畫出令人信服的形狀。
不掛和度數一樣的東西。
我覺得這個行為的誠實和自己的身體緊密相連。
在調查手繪文化的過程中,我終于到達了勘亭流。勘亭流是江戶時代的繁盛時期,作為歌舞伎的傳單的題字使用的手寫文字。
為了能讓客人進去而緊緊地擠在一起,為了使經營更上一層樓,包含了各種各樣的愿望。
在這個方便的現代,我不知道的事情可以在網上查一下,馬上就能學會,我想成為一個充滿愿望、手一直在動的專業人士。
古堅真彥
視覺傳達設計學科教授
研究題目:計算機的運動圖像的研究以及運用算法設計的教育的研究
日本第一代用編程技術進行設計的大師,現任日本武藏野美術大學造形學院教授,歷任崗山縣立大學設計學院助教,國立國際媒體研究財團主任研究員,情報科學藝術大學院大學(IAMAS)副教授,2004年被日本情報處理推進機構(IPA)授予“天才程序員/超級創意家”。
See You!Beetle
畢業生:高木上平
2019年是對于汽車行業來說非常重要的一年。7月10日甲殼蟲車停產。結束了他80年的歷史。這個車創造了單一型號車銷量最高的業績。這個作品這是為了讓大家對甲殼蟲的印象從“可愛的車”轉換成“厲害的車”而設置的裝置。
經過對德國大眾公司甲殼蟲車的調查,從外表因素來看,他是非常可愛的。但是,這輛車在歷史、設計、廣告等要素來看用一句話來形容那輛車的話就不可愛了,應該是一輛非常了不起的車。
像開車一樣操作的交互年表和裝著“生活”的甲殼蟲。希望通過這些真實的數據和視覺展現方式改變大家對甲殼蟲的本質印象。
NoNo面包的信件
畢業生:巖崎伶奈
以插畫表現形式,用五感來品嘗面包為宗旨,介紹全國好吃的面包店為內容的報紙。
大家有沒有因為線上購物方便而不去店鋪,或是因為看了SNS的照片而去店里的想法呢?
這些都很方便,但只有在實際去面包店的時候才能享受面包的樂趣,作者帶著這樣的想法去了全國的面包店做成了這個作品。
齋藤啓子
視覺傳達學科教授
研究題目:設計在公共空間環境的應用
教育理念:連結學校和地域的體驗型活動設計,能夠啟發環境的設計。
我們的權利條約
畢業生:長谷川愛
作者通過繪本的形式以兒童為對象將1989年國聯總會制定的兒童權利條約。2019年是這個條約生效的30周年,日本也已經采用了第25年,但周圍了解這個條約的人還比較少。大家會誤認為這個條約只有比如孩子有學習的權利和生存的權利。但另外一些比如尊重孩子的意愿,被支付撫養費的權利,玩的權利是有被收錄其中。作者認為作為當事人的孩子們是應該最了解這個條約里的內容,所以以繪本的方式制作了這個作品。
條約里比較抽象概念性質的內容比較多,如何理解理解文章內容并繪制成畫是整個創作過程中最難的也是最有趣的地方,在令和時代(日本2019年進入新的年號,令和),在考慮如何描繪這個條約的時候,希望在家族、性別、人種等的表現上描繪了多種多樣的生活方式的人,不忽略任何人表達其多樣性。
わたしの二つの故郷
畢業生:川越萬由
比較兩個城市,用書和影像表現了它們的區別。ー個城市是現在住的東京都臺東區御徒町站附近”。另一個小時候一直住的千葉縣山武市蓮沼”。東京有父親的根源,千葉有母系的根源。我出生成長在東京,但是長年以來怎么也想不到東京是我的故鄉。那是因為他總是在腦海中浮現出那恬靜的蓮沼風景,并在心中進行著對比。但是今年夏天,我終于放棄了別墅,決定將我心中常有的兩個城市的對比化為形式。書分成了三冊。分別是“御徒町”版的蓮沼”版,將兩端的索引同時翻起來,可以比較兩個街區。
《我的城市篇》是為了傳達各自街道的概要而制作的。制作之際,在蓮沼家度過了暑假的一個月。《現在的生活篇》記述了當時感受到的各個城市生活的不同。從早上開始到晚上的時間軸編輯,動畫也表現了。最后,我將采訪祖父母和父母的各個城市的家庭歷史總結成了《家族的歷史篇》。
陣內利博
視覺傳達設計學科教授
研究題目:通過?觀看?與?展示?的歷史性的和科學性的驗證,探討今后的視覺交流的存在方式
海邊的神社繪卷
畢業生:阿部香織
我的出生地是神奈川縣橫濱市。老家在內陸,家人都很喜歡大海,從小時候開始海邊的街道對我來說是熟悉的特別的地方。去年春天,我的祖父去世了。這對我時間非常突然的事情。
在葬禮上,親戚們談論祖父的時候,聽說祖父年輕的時候是海上自衛官。爺爺幾乎沒有談過自己的過去,第一次知道的事實讓我很吃驚。
我想試著追尋祖父的足跡,和父親一起去祖父和父親一家住的橫須賀,帶我參觀了各種各樣的地方。在這種情況下,爸爸們帶我去了以前一直受他們照顧的神社。那里得到航海安全和豐收等只有沿海地區才有的生活才有的實惠,得到了當地人的長期喜愛。
一聽說神社,就會給人一種具有力量的印象,但是神道本身沒有經典和固定的教義,因此每個神社都孕育了當地獨特的文化,是支撐著居民生活的地方。因為父母和祖父母的影響,我從以前開始就喜歡神社。他很沉著,很悠閑,祈禱家人在我考試前的時候去辦喜事或是我的家人能有好事。這個作品希望通過插畫的形式讓更多的人感受神社的魅力。
我畫畫這件事兒
畢業生:志田菜穂美
創作是快樂的。不開心就沒有意義。
至今為止我畫了很多畫,但是意識到別人對我的評價而畫畫對我來說就像死一樣令人討厭。
孩子們完全不在意周圍的評價,抱著快樂的純粹心情,一個勁地畫畫。但是,隨著時間的增長,變得在意周圍人的眼光,畫畫變得很辛苦。盡管如此,我還是不能停止畫畫。“我強烈地想回到只因快樂而畫畫如同孩子的自己。我告訴自己如果繼續畫下去的話一定要開心,每天都過著摸索的生活。
在比自己身高更大的板子上盡情地活動身體畫畫的話,對自己的觀察和評價的執著消失了,從心底感到了快樂。通過畢業制作,我找到了現在我的輕松心情。總之,這是一部很有趣的作品。
中野豪雄
1977年出生于日本東京,2001年畢業于武藏野美術大學。創立Nakano Design Office工作室,他在設計中注重通過視覺傳達,讓復制的信息更好的被觀者理解。
勝井デザイン事務所を経て、2005年中野デザイン事務所設立。情報の構造化と文脈の可視化を主題に、様々な領域でグラフィックデザインの可能性を探る。日本タイポグラフィ年鑑グランプリ、同ベストワーク、造本裝幀コンクール経済産業大臣賞等受賞。世界ポスタートリエンナーレトヤマ、ラハティ國際ポスタービエンナーレ等入選。國際タイポグラフィ?ビエンナーレ「タイポジャンチ?ソウル2011」に招待作家として出展。書蕓博物館(韓國)パーマネントコレクション。武蔵野美術大學、多摩美術大學講師。
deサカアガリ
畢業生:多比良步南
做了一首能誘單杠倒立動作的音樂。從自己的單杠經驗和教練經驗出發,憑感覺行動。如果能將“逆向上揚”的情緒傳達給對方的話,會不會出現逆向上揚的新境地呢?音樂會引發逆向上揚的動作,實在是太新鮮了,抱著這樣的想法制作了這個富有挑戰的作品。
Deformation creatures
畢業生:佐藤君彥
我們身邊充滿了變形的東西。
即使打開門,也會有推拉門、滑動式的門和旋轉門等各種變形。雖然也有很多產品具有折疊和收納等功能,但這些也可以說是變形。
在物體變形、由靜變為動的瞬間,會有不可思議的不協調感。雖然人通過動手應該會在東西上產生動作,但是看到這種有機變形的樣子,就會有一瞬間懷疑這是不是完全抱著意識在行動。
我對這種“東西變形”感到特別的東西,擴大解釋,制作了提取出來的變形物。將物體和生物的邊界線變形,用這樣的表現方法連接起來,在那里產生新的共同點和關聯性,留下可以想象故事的空白,致力于制作。
小黑人百科全書
畢業生:片桐麻實
這本書是進入武藏美4年來與小黑有關的我,關于現在的《造型教育研究會工作室小黑》的活動的經驗技術,制作場所的過程和社區全部記述并嘗試書籍化。
造型教育研究會工作室小黑人是武藏美的社團。其前身是1971年設立的美術教育研究會。當初是教師課程學生的實踐場所。現在武藏美內的各個學科的學生聚集在一起,計劃以和小學生的工作為中心開展活動。
小黑人的活動分為兩大類:一個是在武蔵美會場和小平周邊的孩子每周一開展的Worshop,另一個是茨城縣笠間市的分I周的合宿活動。其特征不是老師和學生的關系,而是以孩子和學生為中心進行活動。
同時,制作活動的過程,通過小黑人的社區的應有的樣子也是其他地方沒有的魅力。
通過創造體驗,與他人相處孩子學習“體諒別人”“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拋開得失心,大家來感受“體驗”是怎樣的東西、什么是快樂的視點來思考事物,作者認為這在我們的生活或社會中都是很重要。
八月六日東京
畢業生:大利光輝
2018年8月6日8點15分,作品這個時間在東京的電車上。因為作者是廣島出身,所有每年這個時候他都會回想起當年原子彈爆炸事件給大家帶來的傷害并祈禱和平。但當他看到周圍的人的行為與其他時間別無區別的時候覺得需要讓大家再次意識到當年的慘痛的經歷和和平的意義。于是他創作了這次的畢業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