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被電子產品霸屏的時代
若能撇開喧囂拋開雜務
尋個書屋
在紙香書海中濾除浮躁的心態
無疑是人生的美好享受
那么我們身邊有哪些書屋值得一去
今天就帶大家看一看
國內不可錯過25個的書屋
都市篇
【深寶茶行圖書館】設計單位:Crossboundaries
坐標:深圳
▼
深寶茶行坐落在深圳南山區軟件產業基地的技術企業和創業公司中,共有二層,占地2000平方米。慢節奏活動和項目可在此開展。在二層的開放圖書館,有大量藏書,也設有許多座位,供給閱讀、簡餐和社交活動。
【思南書局】
設計單位:Wutopia Lab坐標:上海
▼
思南書局是由Wutopia Lab將思南公館25號樓改建而成的一家新書店,該四層別墅始建于1926年,曾是愛國將領馮玉祥的故居,著名詩人柳亞子讀書寫作的故地,承載了上海與近代中國的歷史文化縮影。設計師希望思南書局可以為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提供一個學習和思考的空間。
選書是書局的一大特色。上海世紀出版集團專門組建了一支選書專家團隊,成員來自出版界、文學界、學術界、翻譯界、新聞界,確保了思南書局實體店能始終跟蹤、捕捉和遴選當下最新最優質的中外文版圖書品種。
【言幾又書店】
設計單位:峻佳設計
坐標:杭州
▼
言幾又杭州店,位于錢江新城來福士廣場內,延續對設計與城市關系的探索,整個空間以簡潔的線條勾勒出視覺第一印象,在色彩上以田園木色為基調,呼應山川草木自然溫暖的氣息,創意天花是以不同的形式對自然及杭州元素進行的視覺化表達。來訪者進入空間的儀式感與體驗感。
【木瀆書屋】
設計單位:上海中森止境
坐標:上海
▼
木瀆書屋是在未來會發展成為城市公共綠地的園區內的一座工業化樣板房,得名于近旁流入蘇州河的“木瀆港”河,建造一個木質的“讀書屋”似乎順理成章。淺色的木結構與木裝修分別圍合構成了三個不同的活動區域,可視為親切而活潑的“斜向系統”;而深色的幕墻骨架和地毯則構成了作為背襯的穩定的“正向系統”,重疊的二元關系給這個10Mx10M的方形平面空間帶來無拘無束的生動。
【春風習習讀書會】
設計單位:未來以北
坐標:北京
▼
在鮮魚口街區內有一條新修的小河,數條老胡同穿插在一旁,常青的綠植和石子路顯得尤為清朗。國內第一家雜志圖書館,“春風習習讀書會”選址于此。它是創辦者們的理想園地,因為閱讀帶來的感染力讓大家始終熱情于此。人、書本與空間三者的對話在這座河邊小屋已經悄然展開。
▼建筑外觀
▼沿河的立面用節奏較為舒緩的矩形體塊排布開來
▼空間入口
▼夜幕下的室內燈光
▼西側長條窗
▼格柵外若隱若現的景別
▼窗景
【榮寶齋咖啡書屋】
設計單位:建筑營設計
坐標:北京
▼
項目位于京城知名的琉璃廠古文化街街口,原本是一家經營中國書畫出版物與古籍圖書的書店。榮寶齋咖啡書屋嘗試將書屋與咖啡廳進行業態混合,以復合的經營模式和多樣的體驗來吸引更多的讀者參與。伴隨著一杯濃香的咖啡,讓人與人、人與書、人與自然交流對話,營造慢節奏的輕松、舒適的閱讀環境。
【蘇州鐘書閣】設計單位:Wutopia Lab坐標:蘇州
▼
項目位于蘇州工業園區蘇悅廣場三樓。主案設計師認為偉大的書店就應該設計成一個新世界,這個新世界按照鐘書閣的布店習慣,分成四個主要功能區和幾個細分的輔助功能區。并決定以象征分隔手法作為策略塑造四個功能區,組合成一個完整的世界表述。
【Call me MOSAIC書店】設計單位:玳山設計坐標:廣州
▼
Call me MOSAIC,一個全新的書店品牌,希望用年輕人熱衷的帶有互動意味的形式,關注每一個如馬賽克般的個體,重新探討空間、內容、個體三者的可能。書店強調以用戶為核心的提案式選品,回應每一個個體的真實閱讀需求。在空間布局的設計上,也將緊緊圍繞人的閱讀體驗展開。
【濱海圖書館】
設計單位:MVRDV
坐標:天津
▼
天津濱海新區位于家堡金融區啟建濱海文化中心,其中圖書館部分將被打造成為“眼睛”的造型,稱作“濱海之眼”。濱海圖書館的中庭被設計成“書山”造型,一層層白色的階梯呈波浪狀鋪開,階梯之上架有同樣波浪狀的書架,讀者可拾級而上,遇到一本喜歡的圖書,便可坐在旁邊的臺階上閱讀。臺階上的書架表露在外部,層層曲線讓人好似置身于“海洋”的環境中。
【香蜜公園科學圖書館】設計單位:MLA+事務所坐標:深圳
▼
香蜜科學圖書館是一座輕盈的建筑,它與公園中的“樹頂步道”形成連接。鋼結構和全玻璃立面構成了建筑明亮而通透的基礎。巨大的懸臂式結構覆蓋以金屬涂層,被用于遮擋陽光,其形態參考了當地建筑。公共空間從地面抬升,形成一個全景露臺,強調出對于自然環境的體驗。
城鎮鄉村篇
【華騰豬舍田中央圖書館】
設計單位:以靠建筑
坐標:浙江
▼
建筑是設計的綜合表達,是個系統性的工作,而非僅造型藝術。為了表達“設計不是造型藝術”這個想法,該項目設計師特意在不造型上不作為,盡量做得低調,把精力放在發掘空間和人的體驗上來。這棟圖書館建筑是設計師對生活態度的反映,是兒時美好記憶的再現。
▼圖書館航拍
▼大量使用低調而有歷史感的枕木
▼建筑像“烤地瓜”外面干癟、粗糙,內里卻藏著驚喜
▼經過改進后的空間結構
▼圖書館內景
▼圖書館安安靜靜得躺臥在田中央,成“一”字形
【承德木蘭圍場】
設計單位:華都建筑
坐標:河北
▼
雙環圓在中國傳統文化里代表吉祥如意,在木蘭圍場這一設計里,兩者結合形了雙環蒙古包的建筑圖底,結合幾個突出體塊的幾個石頭塊,拓展建筑室內的功能屬性,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滲透,形成社區活動中心以及民族大家庭的客廳。
【小森林店·南之山書店】
設計單位:NBOOKS CLUB·SYLVA
坐標:重慶
▼
小森林·南之山店位于南山公園北路,海拔526m,是一個被森林包圍、可觀山望江的書店。除了觀景露臺Nightfall Board,小森林還設有森林閱讀區Nymph's Sylva,為大家提供一個在森林中享受閱讀的環境。
【福建下石村橋上書屋】設計單位:李曉東工作室
坐標:福建
▼
小村落名叫下石村,雖屬同一個村,早年卻是由兩個圓形土樓組成,中間橫跨一條溪水,傳說舊時兩個土樓的家族互為仇敵,遂劃渠為界,互不往來。橋上書屋的概念由此而生。土樓之間,溪水之上,橋與學校,舞臺與場地,意在連接“現在”,“過去”與“未來”。
【麗水坐忘閣】
坐標:浙江麗水
▼
坐落于麗水青田縣下官莊,建筑主體由一棟藏書閣和一棟民宿組成,這是一位父親為自己的女兒而建的“藏書閣”,名字很禪意:“坐忘”,靜坐而忘我、忘物,它是一件代表愛的禮物,一座承載著父愛的書閣醞釀而生。
【云夕圖書館】
設計單位:張雷聯合建筑
坐標:浙江桐廬
▼
這座吐納于云夕之間的圖書館,位于海拔600多米的桐廬縣莪山鄉新豐民族村戴家山,隱匿于一片黃泥房中。圖書館由兩座毗鄰的畬族民居改造而成。改造后的圖書館,依舊保留了古老民居的木石結構,一幢為藝術咖啡館,一幢為圖書館和活動空間。
【莫干山居圖】
坐標:浙江莫干山
▼
你若恰好讀過柳宗元的《永州八記》,春夏山花爛漫,秋冬層林盡染,山谷、溪流、田野、竹海,勾勒出一處詩意棲居的水墨田園。如今放到莫干山,莫干山居圖便成了最佳代言。它有著高達兩層樓的書墻,讓人置身書海,仿佛穿越到巴黎的國家博物館。
【籬苑書屋】
設計單位:李曉東工作室
坐標:北京
▼
籬苑書屋位于北京市懷柔區雁棲鎮交界河村智慧谷。坐落在交界河村一處背山面水的荒地,建成之后,書屋可以向游客及村民提供免費的閱覽讀物和空間,同時亦可作為游客及村民相互交流的一處清舍雅苑。
【樓納建筑師書店】
設計單位:The Scarcity and Creativity Studio
坐標:貴州
▼
樓納是一個美麗的小村莊,位于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儀隴區。樓納建筑師書店被構想為一個大型國家或大學圖書館的一部分,一個有著無數狹窄的走道,走道兩邊是地板和天花板的書架的空間。這個狹長的空間的自然光來自一個很高的朝東的窗戶,看不到室外景觀。對舒適的唯一讓步是提供了兩個壁龕,在那里顧客可以坐下來更長時間地閱讀書籍。
公共社區篇
【古北壹號社區】
設計單位:by Wutopia Lab
坐標:上海
▼
本項目是古北一號社區泛會所的最后一部分,發展商最后決定建設這個鄰里中心,目的是希望居民能夠在這里互相認識。在大理石的泛會所里植入了一片知識的森林,希望居民們被溫和地包裹沉浸在這個溫暖人心的軟性環境,使居住者在此能卸下外界物質忙碌的包袱,回歸家庭鄰里親近往來的輕松氣氛,由此而激活了鄰里社交的潛力。
【所城里社區圖書館】
設計單位:直向建筑
坐標:煙臺
▼
所城里社區圖書館,選址于煙臺城市起源——所城里老街區西北角一處四合院內。設計師相信建筑應該以智慧的方式重新激活空間的歷史信息,與社區原有的肌理發生關系。建成后的所城里圖書館,在留存社區原本的生活方式與節奏的同時,也實踐著當代的文化與審美意圖。
▼入口
▼院落中植入了一套回廊系統
▼回廊系統將各功能空間串聯起來
▼閱覽空間
▼新的圖書館將促進社區的文化傳播與空間共享
社會公益篇
【三聯海邊圖書館】
設計單位:直向建筑
坐標:河北秦皇島
▼
圖書館位于沿中國渤海灣海岸線上。該設計的主要理念在于探索空間的界限,身體的活動,光氛圍的變化,空氣的流通以及海洋的景致之間共存關系。圖書館東側面朝大海,在春,夏,秋三季服務于西側居住區的社區居民,同時免費向社會開放。
▼閱讀空間
【曉書館】
坐標:杭州
▼
公益性圖書館曉書館在杭州良渚藝術中心正式開館,曉書館沿用了一貫的安藤忠雄色彩,依舊采用堅實厚硬的清水混凝土作為曉書館的外壁材質,安藤忠雄素來被人稱為“混凝土詩人”,用干凈純粹的混凝土塑造出一座座驚艷的建筑。圖書館落在這里倒也更加契合。
建筑外立面,大屋頂外面種植著數百棵染井吉野櫻,一到暮春時節,野櫻著花繁密,爭相開放,近看絢麗多姿,遠觀似煙如霞,閱讀者即便是在室內閱讀枯燥的同時,面向窗外,滿目的櫻花也稱得上是賞心悅目了!
【銅陵碼頭圖書館】
設計單位:東南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坐標:安徽
▼
項目是利用江邊的一座廢棄碼頭,建造一個全公益性市民書屋。毛石和混凝土砌筑的碼頭長寬約40米*14米,設計中32*14米的書屋主體鋼結構框架被6根鋼筋混凝土柱子支撐在碼頭上,架空建筑形體的底層為原有碼頭空間,中層是書屋的閱覽空間;頂層是觀江平臺。
▼從江面看書屋
進入中層的書屋需經過一條傾斜的棧道,主入口旁的天井內設置一部鋼樓梯與下面的原碼頭面連接。建筑另一側傾斜的草坡中設有枕木踏步,通往屋頂。
▼室內閱覽空間
▼階梯閱讀區
【The Pinch圖書館與社區中心】設計單位:Olivier Ottevaere+林君翰
坐標:云南
▼
THE PINCH項目是位于中國云南省雙河村的圖書館與社區中心。該項目是2012年9月地震后政府規劃的災后重建項目的一部分。圖書館場地背靠一段4米高的擋土墻,設計跨越了這4米的高差,使之成為跨越重建村莊和新建廣場的一座橋梁。為了在偏僻山村中凸顯其存在,設計在視覺上回應了山谷的空間,以出人意料的雙曲面屋頂形狀讓人們飽覽風景。屋頂結構向上攢起尖頂,成為地震和災后重建行動的紀念碑。
看了這么多漂亮的書屋,
是不是很是心動?
那就找個空閑時間,
選擇一個你最愛的書屋,
踏著初秋的微涼,
走起吧
https://www.163.com/dy/article/ER27HICS0515AJG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