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項目概況
1.1.1項目名稱:“集成創新·都市營造”2025上海基礎設施設計競賽
1.1.2項目背景
為深入貫徹黨的精神、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全國兩會精神以及十二屆上海市委五次、六次全會精神,全面踐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加快轉變超大城市發展方式,率先探索中國式城市現代化,落實《關于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的意見》《“十四五”全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上海2035”總體規劃,推進構建“人人參與、人人負責、人人奉獻、人人共享”的城市治理共同體,持續助力韌性安全高水平平安城市建設,近年來,上海以“集成創新·都市營造”為主題,推進基礎設施規劃設計的工作組織、設計方法創新,形成了一系列代表性成果,并發布《關于推進高質量發展,全面提升基礎設施品質的指導意見》(滬規劃資源政[2023]184號),引領基礎設施品質提升。
為進一步創新工作模式,提升設施品質,在2023和2024年度兩屆基礎設施設計競賽的基礎上,2025年擬進一步聯合多個具有專業影響力的相關行業機構繼續開展上海基礎設施設計競賽活動,面向國內外廣泛征集優秀設計作品。通過搭建推進平臺,持續吸納專業人才隊伍,深化聯創眾創與公共參與,提升包括專業設計單位在內的廣大市民對基礎設施高品質規劃設計的關注度和參與度,不斷促進人民城市高質量發展成果開放共享。
1.1.3競賽目標
重點凸顯“都市營造”目標示范性。落實韌性城市建設與精細化規劃管理要求,按照更高標準、更高水平、更高追求,重點圍繞服務國家戰略、城市發展重點區域建設以及具有復雜性、關注度等特色突出的項目,提升設計創新與先進技術融合,征集一批設計創意方案,選樹一批優秀實踐案例,推動建成一批品質卓越、文化彰顯、高效實用、低碳韌性、數字智能的新時代基礎設施示范工程,助力城市重點發展戰略區域高品質建設。
深度強化“集成創新”專業影響力。在持續推進政府部門引導、建設主體協同、社會公眾共建的工作格局和長效機制的基礎上,聯合規劃行業協會、勘察設計協會、建筑學會等權威行業機構共同辦賽,深度強化專業引領,擴大競賽活動的影響力。不斷充實基礎設施優創設計聯盟,加強規劃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動態引進與優化調整專家智庫,推動國內外規劃、市政、建筑、景觀多專業人才跨界交流、協同合作。
多維提升“品質市政”成果顯示度。加強對過往市政競賽的組織開展過程、后續成果優化、項目實施動態等方面的評估,及時反饋并相應優化設計要求、成果形式、評價體系等工作組織,促進競賽成果向現實落地轉化的可行性與顯示度。依托新技術、新方法不斷創新成果交流展示平臺與宣傳推廣活動,緊密結合“品質市政”成果與相關前沿技術發展、重點地區和重點項目建設熱度,不斷激發公眾參與熱情,提升社會各界對基礎設施品質提升建設的參與度與關注度。
1.1.4設計任務
競賽階段參賽人提交的設計成果深度為概念方案深度。
1.1.5競賽后續工作
每個項目的獲獎參賽人應按照深化設計要求完成深化設計工作,提交深化成果文件,并須配合主辦單位進行項目成果整理匯總以及后續宣傳等工作。
1.2項目基本信息
本次競賽由24個設計項目共同組成,每個設計項目須單獨報名。
本次設計競賽采用國際公開的組織方式,不限定參賽人的數量。
競賽活動時間安排如下(所有時間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時間,下同):
上述日程如有變更,主辦單位將向參賽人發布相關通知。請參賽人隨時關注北京科技園拍賣招標有限公司網站(www.bkpmzb.com)和上海國際招標有限公司網站(www.shabidding.com)及時了解本競賽項目的最新信息。
4.1指導單位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城市規劃行業協會、上海市勘察設計行業協會、上海市建筑學會、上海市浦東新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黃浦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徐匯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長寧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靜安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普陀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虹口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楊浦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閔行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寶山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嘉定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奉賢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松江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金山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青浦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崇明區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理委員會。
4.2主辦單位:見下表
4.3技術服務單位:
上海市上規院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4.4競賽組織咨詢機構
4.4.1設計項目序號第1-12項的競賽組織咨詢機構為:北京科技園拍賣招標有限公司
4.4.2設計項目序號第13-24項的競賽組織咨詢機構為:上海國際招標有限公司
5.1設計項目序號第1-12項的競賽聯系方式
競賽組織咨詢機構:北京科技園拍賣招標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萬泉莊萬柳光大西園6號樓
郵政編碼:100089
聯系人:朱小鋒、邢亞利、徐興華、郝晴、程曉楠、張繼文
聯系電話:86-10-82575131/5137/5731/5831—256/812
競賽指定郵箱:kjy03@vip.163.com
5.2設計項目序號第13-24項的競賽聯系方式
競賽組織咨詢機構:上海國際招標有限公司
地址:上海市靜安區延安西路358號14樓
郵政編碼:200040
聯系人:張逸舟、張胤翀、陳喆仡、毛燁琪
聯系電話:86-21-32173631、32173637、32173672、32173711
競賽指定郵箱:sh2025infra shabidding.com
6.1具有獨立承擔民事責任能力的法人、社會團體、自然人。
6.2聯合參賽
法人、社會團體、自然人可自愿組成聯合參賽設計團隊(以下簡稱“聯合設計團隊”)參加本競賽活動的一個或多個設計項目。
6.2.1針對每一個擬參加的設計項目,聯合設計團隊的各成員應簽署一份共同參加該項目的聯合參賽聲明。
6.2.2本次競賽活動中,針對同一個設計項目,聯合設計團隊的各成員不得再以自己的名義單獨參與,也不得同時加入該設計項目的其它聯合設計團隊參與競賽,但不同的設計項目不受此約束。
7.1有意向參加第1-12項設計項目的參賽申請人,在本公告3.競賽活動時間安排中規定的報名時間內,登錄北京科技園拍賣招標有限公司網站(www.bkpmzb.com)下載“集成創新·都市營造”2025上海基礎設施設計競賽報名及競賽文件領取登記表(以下簡稱“登記表”),參賽人填寫相關表格后,發送至kjy03@vip.163.com郵箱或遞交至北京科技園拍賣招標有限公司。參賽人可就一個項目或多個項目提交登記表。競賽組織機構收到相關表格后辦理報名登記手續,并向參賽人發送報名成功回執。
7.2有意向參加第13-24項設計項目的參賽申請人,在本公告3.競賽活動時間安排中規定的報名時間內,登錄上海國際招標有限公司網站(www.shabidding.com)的對應項目公告頁面在線領取“集成創新·都市營造”2025上海基礎設施設計競賽報名及競賽文件領取登記表(以下簡稱“登記表”)。請注意,參賽人須點擊進入“項目公告”搜索對應項目公告并點擊“立即參與”按鈕,隨后點擊“提交資料”填寫基本信息并上傳登記表后點擊右上角“提交”按鈕以完成報名,且每個項目須單獨報名。參賽人首次使用上海國際招標有限公司網站需要完成注冊程序;已注冊的參賽人可使用已有的供應商登錄名和密碼登錄并報名完成后,在“采購項目”的“我的項目”頁面下載相關資料。
8.1主辦單位將在規定的時間向報名成功的參賽人發送競賽文件和相關設計基礎資料的電子版文件。
8.2競賽文件的澄清
8.2.1參賽人要求澄清的問題,主辦單位將酌情以書面形式予以答復。相關答復將不標明提問的來源,并將以競賽文件澄清、補充、修改文件的形式通過對應項目的競賽組織咨詢機構向參賽人發送。主辦單位發出的競賽文件的澄清、補充、修改文件與原競賽文件具有同等效力,如與原競賽文件的內容不一致時,以日期在后者為準。
8.2.2第1-12項設計項目的參賽人在競賽過程中有任何要求對競賽文件進行澄清的,應在規定的時間內將要求澄清的問題發送電子郵件至郵箱kjy03 vip.163.com。答復的內容將定向發送給已獲取了競賽文件的參賽人。與此同時澄清文件發出的通知將在北京科技園拍賣招標有限公司網站(www.bkpmzb.com)公布,請參賽人隨時關注該網站了解項目最新信息。
8.2.3第13-24項設計項目的參賽人在競賽過程中有任何要求對競賽文件進行澄清的,應在規定的時間內登錄上海國際招標有限公司網站(www.shabidding.com),進入對應項目公告的項目通知頁面,點擊“澄清通知”右上角“上傳回執”按鈕,隨后提交要求澄清的問題清單。答復的內容可登錄上海國際招標有限公司網站(www.shabidding.com)對應項目公告頁面點擊“補充文件”查看并下載。與此同時澄清文件發出的通知將向各項目已獲取競賽文件的參賽人定向發送,請參賽人隨時關注該網站了解項目最新信息。
9.1有意向參加第1-12項設計項目的參賽人,應以現場遞交或郵寄送達的方式在規定時間內遞交參賽文件,主辦單位不接受上述方式以外的其他遞交方式,逾期送達或未送達指定地點的參賽文件,主辦單位將不予接收。參賽文件在郵寄途中的損壞和丟失,均由參賽人自行承擔后果,對此主辦單位不承擔任何責任。參賽文件遞交時,參賽人應將每一個設計項目的參賽文件單獨密封包裝。參賽人遞交的參賽文件最外層包裝物(如郵寄件的外包裝)上須清晰注明“‘集成創新·都市營造’2025上海基礎設施設計競賽——(填寫具體的設計項目名稱)參賽文件”字樣,并須清晰填寫參賽人的姓名(名稱)、地址、聯系方式等信息。
9.2有意向參加第13-24項設計項目的參賽人,應以電子文件的形式在規定時間內登錄上海國際招標有限公司網站(www.shabidding.com),在“采購項目”的“我的項目”頁面點擊對應項目的“項目工作臺”遞交參賽文件,參賽文件的遞交時間以電子文件上傳成功的時間為準,主辦單位不接受未在規定時間前遞交或以其他方式遞交的參賽文件。參賽人應按每一個設計項目分別遞交參賽文件(以.rar或.zip形式壓縮后上傳,請注意無需加密)。參賽人遞交的電子文件壓縮包應以“(具體的設計項目名稱)+(參賽人名稱)”命名。
9.3接收單位和接收人
接收人和聯系電話詳見本公告第5條。
接收單位和接收人在參賽文件遞交截止時間前收到的所有參賽文件不予退還,請參賽人自留底稿。
10.1獎項
本次競賽每個設計項目均設置一等獎1名、二等獎1名和三等獎3名,并分檔設置獎金。獎項將由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上海市城市規劃行業協會、上海市勘察設計行業協會和上海市建筑學會共同頒發。具體的獎金數額(含稅費)見下表:
10.2獎金的發放與領取
獎項、獲獎參賽人、支付方式等將在競賽結果公告中明示。
10.2.1獎金的支付
主辦單位將向獲獎的參賽人支付獎金,獎金以人民幣支付。
10.2.2獲獎者如為中國境內法人(包括設計公司、社會團體),須開具增值稅專用發票領取獎金(增值稅額按一般納稅人計取);獲獎者如為中國境外法人,在中國境內沒有常設機構,也沒有可以接受人民幣的中國境內賬戶,可在出具相關授權書后委托中國境內的收款人全權處理收付款事宜,并為其代繳各種中國境內稅費。
10.2.3獲獎者如為個人,須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及收款賬戶信息,主辦單位代扣個人所得稅及其他相關的稅費后發放剩余的獎金金額。
10.2.4主辦單位不承擔由于獎金發放所產生的任何稅費。
11.1本競賽公告在以下網站發布:
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www.cebpubservice.com)
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官網(ghzyj.sh.gov.cn)
上海市城市規劃行業協會(www.supta.org.cn)
上海市勘察設計行業協會(www.shsdnet.com)
上海市建筑學會(www.assc.org.cn)
北京科技園拍賣招標有限公司網站(www.bkpmzb.com)
上海國際招標有限公司網站(www.shabidding.com)
11.2本公告的修改、補充及競賽結果公告在以下網站發布:
中國招標投標公共服務平臺(www.cebpubservice.com)
北京科技園拍賣招標有限公司網站(第1-12項設計項目)(www.bkpmzb.com)
上海國際招標有限公司網站(第13-24項設計項目)(www.shabidding.com)
自參賽人提交參賽作品即視為接受以下知識產權條款。
12.1本次競賽中接收的所有有效的參賽作品均不退回,參賽人應將其參賽作品的過程稿、成品稿的作品源文件妥善保管,如果參賽人的參賽作品被評選為一等獎、二等獎或三等獎,參賽人須提交參賽作品的可編輯設計的源文件,無法提交的將取消獲獎資格。
12.2參賽人應保證其提交的參賽作品為參賽人的原創作品,參賽人對該參賽作品擁有獨立、完整、明確、無爭議的版權,不存在抄襲或盜用他人作品的情況。該參賽作品未在任何地方公開發表或者出版,未被授權給任何組織或個人商用(不論有償或無償),也沒有參加過其他的征集或競賽活動,且未獲得獎項。
12.3參賽人應保證其提交的參賽作品在中國境內或境外沒有且不會侵犯任何其他人的知識產權(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權、專利權)或專有技術或商業秘密。參賽人應保證,如果其參賽作品中使用或包含任何其他人的知識產權或專有技術或商業秘密,參賽人已經獲得權利人的合法、有效、充分的授權。參賽人因侵犯他人知識產權或專有技術或商業秘密所引起的全部賠償責任應由參賽人承擔。凡因違反上述保證而導致的相關糾紛,一切法律責任均由參賽人承擔,與主辦單位及競賽組織咨詢機構無關。在此情況下,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其參賽資格并要求該參賽人退還其基于參賽作品從主辦單位處所獲得的所有獎金、收益(如果獲得了獎項),同時賠償其因此給主辦單位及競賽組織咨詢機構造成的全部損失。
12.4參賽作品的著作權歸參賽人所有。如果參賽人提交的參賽作品獲得了一等獎或二等獎且該參賽人收到主辦單位向其支付的相應獎金,該參賽人除署名權等不可轉讓的人身權利以外的著作權將全部轉讓給主辦單位。主辦單位在項目的設計中可以全部或部分使用一等獎和二等獎的參賽作品,也可以對該參賽作品進行修改。
12.5主辦單位以及參賽人均不得將獲獎的參賽作品用于本項目以外的任何項目。
12.6指導單位和主辦單位可對所有參賽作品印刷、出版和展覽,并可通過傳播媒介、專業雜志、書刊或其他形式評價、展示、宣傳參賽作品。但應注明參賽人的名稱或設計者姓名。
參賽人應獨立承擔其參加本次競賽的全部費用。
發生以下情況之一,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參賽人的資格:
14.1遲于參賽文件遞交截止時間遞交參賽文件;
14.2參賽人未按競賽文件的規定編制或簽署參賽文件;
14.3參賽作品未通過初步核查;
14.4著作權聲明的內容不符合競賽文件中有關知識產權的規定,或未加蓋參賽人的單位印章或沒有設計者本人的簽字;
14.5參賽文件的形式、數量不符合競賽文件中的規定;
14.6參賽文件圖文和字跡模糊、辨認不清、內容不全或粗制濫造;
14.7評審委員會中三分之二及以上的評委判定并形成決議,參賽作品實質上不符合設計條件或要求或者編制的內容和深度基本上不滿足競賽文件的要求;
14.8參賽作品抄襲他人成果或構成對他人知識產權(包括但不限于著作權、專利權)或專有技術或商業秘密的侵犯或與已有的項目雷同;
14.9參賽人或參賽團隊的成員在參賽文件的澄清以及參賽作品的評價、比較和推選過程中,有不正當地對主辦單位施加影響,或不正當地影響評審委員會正常評審工作的行為。
14.10參賽人存在欺詐行為。
15.1加本次競賽的參賽人應對主辦單位提供的圖紙、相關的資料以及在競賽過程中了解到的主辦單位的有關情況予以保密,主辦單位有權追究因參賽人泄密而引起的一切責任。
15.2參加本次競賽的評委、工作人員及相關人員,應對整個競賽工作的過程、內容、組織及參賽人的有關情況予以保密。
15.3任何人員或機構包括參賽人如未得到主辦單位的書面許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披露、公開或展示參賽作品。
16.1本競賽公告使用中文書寫。與競賽文件相關的競賽文件的補充文件和澄清文件均使用中文書寫。
16.2參賽文件以及參賽人與主辦單位之間與競賽活動有關的往來函電和文件均應使用中文書寫。參賽人隨參賽文件提供的證明文件和印刷品可以使用另一種語言,但必須附以中文譯本。
在適用法律允許的最大范圍內,參賽人參與本競賽活動的風險由參賽人自行承擔。參賽人須明確理解并同意主辦單位及競賽組織咨詢機構不為任何內部資料丟失或損壞、業務或商譽損失、業務中斷和/或任何間接、附帶、特別、衍生性或懲罰性的損害(即使主辦單位及競賽組織咨詢機構已被告知此類損害的可能性)承擔任何責任。
18.1參賽人理解并同意,其他參賽人遞交的參賽作品中使用的創意和/或概念,可能會與參賽人本人遞交的參賽作品中的創意和/或概念相似,參賽人不得因任何此類創意和/或概念相似性向本次競賽的主辦單位及競賽組織咨詢機構索賠。
18.2參賽人理解并同意在使用及瀏覽本競賽項目指定的網站時自負風險。主辦單位及競賽組織咨詢機構或任何參與創建、制作或交付網站的當事方及合作方均不對因訪問、使用、瀏覽或下載網站上的任何資料、數據、文本、照片、影像或音頻而引發的任何直接、附帶、伴隨、間接或懲罰性損害承擔責任,包括但不限于計算機設備受損或病毒感染,或者其他財物受損。除前述內容,網站包含的一切內容均按“原樣”提供,不提供任何種類的明示或暗含保證,包括但不限于對適銷性、就某一用途的適用性或非侵權的任何暗含保證。
19.1本次競賽活動,包括該競賽活動本身及競賽活動的相關文件均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法律和法規。因本次競賽活動而產生的任何爭議均提交主辦單位所在地區的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處理。
19.2本次競賽活動非政府采購項目,也非建設工程招標項目,不適用與政府采購或建設工程招標相關的法律、法規、規章或規范性文件。
19.3本次競賽活動本身及相關文件的最終解釋權歸主辦單位。
19.4凡參加本次“集成創新·都市營造”2025上海基礎設施設計競賽的參賽人均被視為同意并接受本次競賽的相關規定和要求。
https://mp.weixin.qq.com/s/DeKmS0c2vkrFwBXVdiEcv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