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獎·建筑及環境設計大賽”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聯合中國建筑學會、中國勘察設計協會、中國風景園林學會共同舉辦。大賽自2014年起已舉辦11屆,成為了具有全國影響力的建筑與環境設計品牌賽事,致力于為設計師、青年學子及社會公眾搭建專業性與社會性充分融合的行業平臺,推動面向高質量發展的設計創新。現將有關情況和要求公告如下:
01
競賽主題
本屆大賽以“好房子好街區”為競賽主題,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重要論述和對江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積極響應國家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推進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韌性城市等決策部署,推動形成更多富有創新性、前瞻性和實用性的優秀設計方案,為深入推動全省住房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的設計創意力量。
02
競賽內容及要求
大賽秉持命題開放、真題實做、規模不限的原則,鼓勵參賽者提交具有創意性、預見性、先鋒性并兼具落地性的設計方案。
1
創作選址
鼓勵參賽者從身邊入手、從現實入手,選擇客觀真實、不摻雜虛擬或虛假信息的真實地塊、項目。
同時,大賽組委會面向社會公開征集一批有設計需求的基地,形成設計基地備選名錄(另行發布),搭建共創平臺,供參賽者參考選用。
2
創作內容
可為建筑、市政設施、公共空間、景觀及公共藝術等多個領域的單項或綜合設計。創作內容建議方向包括但不限于:貫徹落實“安全、舒適、綠色、智慧”好房子建設要求,開展住宅住區及鄰近公共空間設計;順應人民群眾對高品質空間的期待,對生活街區、商業街區、科創街區、文化街區、創意園區等不同主題的街區開展綜合設計,以及街區范疇內的既有建筑或低效空間更新改造設計、市政設施功能復合設計,街區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慢行系統、公共空間、城市家具等專項設計。
3
創作導向
服務現實改善:鼓勵圍繞小切口或獨特視角開展創意設計,更充分展示設計對建筑和街區功能改善、品質提升、服務優化的導向作用,以及體現設計對響應不同人群需求、創新創業空間供給、消費場景創造、提振經濟發展等方面的觸媒作用。
擁抱技術變革:鼓勵設計與新技術、新產業、新需求相融合,更充分聯動智慧感知、數字孿生、無人駕駛、虛擬增強現實、低空場景等重大技術變革,探索面向未來的建筑、市政交通設施、公共空間與公共服務等集成創新的設計模式。
創造時代文化:鼓勵充分展示設計創造文化的價值效應,鼓勵彰顯時代風貌、創造令人向往的設計作品,讓人人都能感受到文化歸屬,助力優質文化服務供給。
03
競賽分組
及參賽對象
大賽設職業組和學生組。職業組為相關專業的設計師、教師,以及數字智能、智能建造、商業運營、科技等領域的團隊或個人。學生組為相關專業的全日制在校生(本專科、碩士、博士)。同一作品不得跨組重復申報。
鼓勵跨界聯創、眾創設計,鼓勵設計團隊聯合實施主體、社會組織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賽。
04
專項合作賽道
本屆大賽設無錫、南通、連云港、淮安4個專項合作賽道,專項合作賽道參賽作品與其他參賽作品具有同等參評資格。賽道合作方將在成果落地轉化、優秀選手就業等方面提供相應支持。各專項合作賽道基地概況、設計要求將另行發布,請關注“江蘇建設”“AC建筑與文化”微信公眾號以及“紫金獎·建筑及環境設計大賽”官方網站。
無錫“蠡想湖畔”專項賽道
該賽道以無錫市蠡湖未來城為設計對象,面積約360公頃。賽道結合城市住區街區改善、特色風貌空間建設、濱水開放空間品質提升、代表性建筑設計及景觀節點打造等發展訴求,發布專項賽道創作要求。
無錫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無錫市蠡湖未來城建設發展中心、無錫市蠡湖未來城科創投資有限公司為該賽道合作方。
南通“活力濠濱”專項賽道
該賽道以南通濠河濱水空間為設計對象,面積約為350公頃。賽道結合片區內特色街區和活力步道塑造、既有建筑更新改造、公共開放空間風貌塑造、市政設施更新和產業業態升級等發展訴求,發布專項賽道創作要求。
南通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南通市崇川區人民政府、南通市崇川區文化旅游發展有限公司為該賽道合作方。
連云港“山海連云”專項賽道
該賽道以連島東山片區及連云老街為設計對象,面積約114公頃。賽道圍繞特色街巷和民居(院落)改造、街區公共配套設施完善提升、濱海岸線景觀塑造、歷史建筑保護利用、交通組織優化及配套設施提升等發展訴求,發布專項賽道創作要求。
連云港市連云區人民政府、連云港市連云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連云港港城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為該賽道合作方。
淮安“洪澤院子”專項賽道
該賽道以淮安蔣壩鎮鎮區為設計對象,面積約240公頃。重點圍繞既有街巷空間、老舊廠區建筑改造,以及本地民居更新、公共空間品質提升、文旅融合空間塑造等發展訴求,發布專項賽道創作要求。
淮安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淮安市洪澤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淮安市洪澤區蔣壩鎮人民政府為該賽道合作方。
05
參賽報名
大賽采用網上報名形式,參賽者可通過官方網站(www.iarchis.cn)報名參賽。
報名截止日期
2025年8月15日
參賽者可為個人或團隊,鼓勵組建跨專業團隊參賽。職業組可結合正在設計的項目,學生組可結合課程設計、畢業設計或指導教師科研項目,根據大賽要求進行創作。學生組如有教師指導參賽創作,應在報名時予以注明。
參賽者如選擇大賽組委會發布的設計基地、專項合作賽道的設計單元,請在作品提交時根據系統提示予以注明。
06
作品提交
提交截止日期
2025年8月25日
為避免后期網絡擁堵,請參賽者盡早提交作品。參賽指導教師、參賽人員名單和排序在作品提交審核通過后將不能更改(作品獲獎證書、作品宣傳展示將按照提交時填寫的單位、人員順序排序)。
參賽者應提交設計圖版2張,圖版內容應包括設計說明和設計圖紙(圖版以JPG格式提交,精度應不小于300dpi)。其中,設計說明應包括場地信息的詮釋和調查分析、創意策劃、設計思路和方案亮點等;設計圖紙應包括能充分表達作品創作意圖的分析圖、總平面圖、節點設計圖及其他表達設計意圖的相關圖示等,圖面采用計算機繪圖,表達形式不限,以充分體現作者的創作意圖為宜(如用AI軟件生成圖紙請參賽團隊注明);版式可根據作品表達需要,著力體現方案重點和設計策略,原則應按A1豎排(大賽組委會提供設計圖版模板)。
競賽語言為簡體中文,國外參賽作品可為中文,也可為中英文雙語注釋,作品度量單位為公制。圖版內容除設計說明、圖示注解外,不得出現參賽者姓名、單位及其他無關的任何標記,否則取消參賽資格。具體內容請根據報名系統相關提示和要求提交。
07
賽程與評審
競賽分初賽(專業評審)和決賽(綜合評審)兩個階段。
初賽(專業評審):評審委員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領銜,由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省級設計大師及行業內知名專家組成,本屆大賽主任委員由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興鋼擔任。專業評審產生“紫金獎”優秀獎。
決賽(綜合評審):根據大賽組委會公布的獎項設置,確定入圍決賽的參賽作品。決賽綜合得分由專家評委、行業代表、媒體代表和觀眾等評分共同構成。決賽產生“紫金獎”金、銀、銅獎。
08
獎項設置及類別
“紫金獎”分為金獎、銀獎、銅獎、優秀獎。
各專項合作賽道根據參賽情況,增設專項合作賽道獎項若干名。
職業組
紫金獎:設金、銀、銅獎和優秀獎,具體名額和獎金由大賽組委會后續統一發布。
對于獲獎的注冊建筑師、注冊結構工程師等注冊人員可認定為已完成本注冊期繼續教育選修課20學時;對于提交有效作品但未獲獎的參賽人員,在職稱晉升時,可計繼續教育學時10學時。
學生組
紫金獎:設金、銀、銅獎和優秀獎,具體名額和獎金由大賽組委會后續統一發布。
組委會有權根據參賽作品提交情況和評審意見,調整獎項數量。
|有關說明|
1??大賽不收取參賽者任何費用。參賽者一旦通過大賽官方網站報名成功,均視為同意并接受大賽規則。
2??參賽者必須保證作品的原創性,所有參賽選手均須簽署承諾聲明,不得抄襲、剽竊他人作品,不得侵犯任何第三方知識產權或其他權利;設計方案已實施的項目,或已在其他競賽獲獎或發表過的作品不得參賽;參賽作品不得使用未經授權的內容參賽;參賽作品在公布競賽結果前不得一稿多投。
一旦查實存在上述情況,組委會有權取消參賽者參賽和獲獎資格,收回獎項和獎金并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有關法律責任全部由參賽者承擔。
3??參賽者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對其作品享有著作權。大賽組委會對參賽作品享有展示、宣傳等權利。獲獎作品擇優參加大賽優秀作品展。
4??獲獎者及獲獎作品納入“紫金獎”人才庫、作品庫。
5??獲得職業組“紫金獎”銅獎及以上獎項,或指導學生組作品并獲得“紫金獎”銅獎及以上獎項的,將作為申報省有關人才表彰的參考。
6??主辦方對競賽規則具有最終解釋權。
聯系方式
參賽咨詢
宗小睿
TEL:025-51868249
線上報名及技術咨詢
陳飛
TEL:025-85578839
QQ:10581828
https://mp.weixin.qq.com/s/kOpIqaVIlrf44KusofJV4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