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海珠有禮,創意無限”琶洲文創設計大賽頒獎典禮暨“AI+版權產業”主題推介交流活動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舉辦。
據介紹,琶洲文創設計大賽通過啟動發布會、高校宣講會、文創嘉年華、作品快閃展等一系列“出圈”舉措整合資源,構建起覆蓋全領域的創作生態。
當天活動現場對參與本次文創設計大賽獲獎作者進行頒獎。其中商業賽道金獎作品為《PIZ&BIR熊貓IP設計》,該作品的IP設計的主角是一只與眾不同的綠色熊貓,打破了傳統黑色熊貓的形象,融入了現代環保與生命力的象征,傳達著更加鮮活和潮流的氣息。
公益賽道創意先鋒獎作品《珠履生花之小萄氣——鞋花配飾文創設計》,該作品來自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以洞洞鞋配飾為載體,融合海珠區地域文化特色:靈感源自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FU1A創客營IP:“比心蟹”,創新設計透明漸變水波紋蟹殼鞋花,呼應海珠湖意象。
數據顯示,賽事累計吸引清華大學、中央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等高校,以及來自江蘇、浙江、北京等15個省市的企業與自由設計師參與,377位創作者共提交628份作品,涵蓋周邊文創、城市文旅、品牌IP等多元主題,最終43份極具創意、腦洞大開的作品脫穎而出成功入圍,角逐“金銀銅”獎。
從高校學子到資深設計師,從本土企業到跨區域文創團隊,大賽以10萬元獎金池與市場化轉化機制,激發全國文創人才的創作熱情。
據悉,琶洲文創設計大賽作品快閃展將于6月18日至7月1日在廣州藝術博物院(廣州美術館)一樓中庭對外展出,以“破圈·城市文旅”“無界·潮創生活”“買得起的文創”等主題版塊,集中展示43份入圍及文化企業/機構的文創周邊,立體呈現獲獎作品的創作脈絡與文化內涵。
展區專設可售文創專區,還可通過現場掃碼或展區柜臺直接購買,呼應大賽“創意變現”理念。
“本次大賽作品中,既有對嶺南文化的解構創新,也有對商業邏輯的精準把握,展現出‘創意為體、市場為用’的良性生態。”“冰墩墩之父”、大賽評委曹雪教授現場分享時表示,這種生態構建能力,已超越單純的賽事成果,當每一件獲獎作品都成為連接傳統與未來的“文化接口”,當設計思維成為驅動產業發展的底層邏輯,琶洲文創大賽便真正實現了從“活動舉辦”到“生態構建”的質變。
本次琶洲文創設計大賽以“政府搭臺、校企聯動、人才賦能”的模式,實現三大突破:
一是開辟文創變現政企合作新路徑。幫助企業通過獎金形式獲取參賽獲獎作品版權并作商業化探索,而混合制辦賽模式,亦為區域文化創意發展提供了值得思考的實踐樣本,賦能海珠文化產業發展新格局。
二是形成“線上傳播+線下體驗”的立體參與格局。賽事全網100萬+曝光量,線下活動琶洲文創嘉年華三天吸引4萬人次參與,塑造海珠文創的品牌影響力。
三是推動文創與高校人才資源實現有機結合。通過高校宣講會聯動中山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8所院校,并達成深度聯動,吸引眾多大學生創作者熱情參與,促成校、企、協會達成文創產教融合戰略合作,為產業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年輕活力。
陳新滋陳俊龍徐新梁鳳蓮
鄧兆萍修斌蔣華王文劍
王玥呂皓劉建平孫明展
余瀾陳學斌柳明海黃俊鈞
溫文坤蕭鳴政姜帆梁迪宇
溫立夏恩陽陳立勛張志乾
彭柏儒林子森蔡展鵬周建英
林楓張聰徐晨華陳強
李琴婭喬世吉閻冰劉志強
秦鵬杜威曾萬貴黃路川
戴振軍童澤恒洪木新馮翰新
楊啟柱王旭張崟晏藝銘
郭怡適張勝林泰來馮永強
李亞平曲晶陳喬唐志茹
劉書麟丁永兵王琳李牧青
陸錦明陳康壯范志鴻林子森
趙文俊徐俊峰曾鵬云梁炎
程大龍廖紅虹魏韜張宇
伍潔儀曾昭鴻陳一民謝東笑
薛銳明趙藝明王國章白天翔
湯庸李遠清龐來興沈宜標
譚國輝李文平盧鏡泉秦茂
尚萌萌陳天任家賢賈朔
孫鵬陳彬陳垚亮高航
酷納勞衛倫凌季青劉麗麗
沈炎軍楊靜俐于敬鐘鵬
吳柯維秦丹峰孫一飛
南都·琶洲π出品
作品展示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REqviqOckpHB2OdK-SPn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