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賽主題
主題闡釋:本次競賽以“數字游民社區的虛實共生”為主題,以“深挖在地文化,探索數智建筑與文創產品點亮鄉村振興”為核心愿景,通過建筑空間再生、文創產品開發與數字化運營平臺的整合設計,探索鄉村空間的未來圖景。設計需構建一個兼具在地文化體驗與數字化工作生態的復合型社區,推動傳統村落向文化、生態、經濟與數字技術共融的現代鄉村轉型。
二、大賽背景
2025全國高校AIGC數智建筑與文創產品設計大賽,是一項旨在推動人工智能技術與創意產業融合發展的全國性賽事。該大賽由中國圖學學會及其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專業委員會和全國建筑及藝術類高校等多方機構組織發起,匯聚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優秀團隊和個人,共同探索人工智能在學科交叉創新以及創意產業領域的應用。
三、大賽目的
大賽旨在為設計人才搭建展示才能與行業交流的舞臺,為參賽者提供一個展示最新人工智能技術、創意設計成果和實現商業價值的機會。同時,通過大賽的評選和交流,推動高校產教融合及專業教育發展。
四、組織架構
指導單位:中國圖學學會
主辦單位:中國圖學學會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專業委員會
山東建筑大學
承辦單位:
教育部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建筑數字技術教學工作委員會
教育部職業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產品設計類專業委員會
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科技設計分會
廣東省數智賦能設計創新重點實驗室
華南理工大學設計學院
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
云景圖新數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珞珈智城(武漢)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五、大賽賽項與選題(詳細內容以第一輪通知為準)
本次大賽共選址四個不同地塊作為任務書選題,分別是選題一“云南省昆明新發村·拾翠山谷”項目,
選題二“山東省青島市西海岸新區靈山衛街道毛家山村”項目,選題三“貴州省清鎮市紅楓湖鎮右二村”項目,選題四“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小沙埠村”項目。(選題項目任務書詳見附件)
六、參賽與報名
6.1參賽對象
本次競賽活動面向全國各高校、高職的建筑大類與設計大類、藝術類等相關專業的在校全日制專科、本科、碩士研究生,鼓勵設計團隊聯合社會學、新聞學、數字傳媒、中文、劇作、人工智能等專業學生組成跨專業以小組形式參賽。
6.2報名要求
(1)賽項選擇:參賽小組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報名參加本次大賽的其中一個賽項進行創作,并按照所選賽項的任務要求進行創意創作并提交成果,組委會將按照賽項類別組織評審。
(2)報名通道:搜索大賽官方微信公眾號“AIGC設計大賽”進入大賽報名。也可掃描下方二維碼進入官微,然后通過大賽報名通道參與報名。(大賽官微是賽事主辦方指定的官方信息發布渠道,請參賽團隊搜索關注,隨時了解賽事最新訊息。)
6.2大賽報名
參賽者按照自己所選賽項進行填報,報名時應如實填寫各項內容,不得虛報、瞞報信息,由于虛報、瞞報引發的一切后果由參賽人自行承擔。
(3)參賽成員:各參賽小組以“學生+指導教師”的形式組成,每個小組參賽學生數量2-4人,并需確定一位組長,負責大賽聯絡等相關事宜;每個參賽小組需確定1-2名指導教師。報名成功的團隊,在組委會報名截止時期以前,如確實因為客觀原因,可以調整參賽團隊成員不超過2人,調整指導教師不超過1人,調整次數1次,報名截止后不再進行參賽團隊人員變動。
七、大賽日程
網上報名時間:2025年6月10號至2025年9月30號
提交作品時間:2025年9月30號
初審及入圍公布:2025年10月10號
決賽評審:2025年10月19號
八、獎項設置
8.1建筑類組
本賽項設有等級獎、優秀獎,具體獎項設置如下:
一等獎3個,獲獎證書;
二等獎12個,獲獎證書;
三等獎35個,獲獎證書;
優秀獎若干,獲獎證書;
最佳建筑類網絡人氣獎不超過3個,獲獎證書。
8.2文創產品類
本賽項設有等級獎、優秀獎,具體獎項設置如下:
一等獎3個,獲獎證書;
二等獎12個,獲獎證書;
三等獎35個,獲獎證書;
優秀獎若干,獲獎證書;
最佳文創產品類網絡人氣獎不超過3個,獲獎證書。
九、賽項技術規范和作品提交
9.1賽項技術規范
(1)創作工具與要求
使用AIGC生成工具(Deepseek、ChatGPT、Stable Diffusion模型、Midjourney、可靈大模型等)等,以文本生成、音頻生成、圖像生成、視頻生成等多種方法完成的設計作品。
(2)提交AIGC視頻作品
視頻內容包括但不限于作品的設計解析及作品不同角度、不同場景的表現。視頻文件要求時長不少于30秒,不超過1分鐘,格式為MP4、AИI格式,規格建議1920*1080,視頻后期可以使用視頻剪輯軟件進行拼接、配樂、添加文案等。(電子作品中不得出現任何有關作者姓名和所在院校的文字或圖案,不符合規定者將被取消參賽資格)。
(3)提交設計過程材料
包括文成圖、圖生圖、圖生視頻的創作過程及花絮。圖片JPG或PNG格式,尺寸不限,色彩模式RGB,圖像分辨率大于或等于300dpi,圖文清晰,每張圖片大小不大于10M,可橫或豎向排版;視頻材料不超過5分鐘,包括但不限于數據集選擇、模型選擇、參數調整、創作討論、講解等花絮。
(4)提交作品的創作說明
格式為PDF文件,說明內容應包括(1)創作目標、方法及方案解析;(2)使用的AIGC模型以及相關模型、文本關鍵詞、輸入草圖、相關參數設置等說明;(3)作品的詳細生成流程的框圖等。
(5)提交作品的運營思路
對任務書作品中建筑空間及文創產品的商業運行要有系統的運營思路(如成本預估、IP授權模式、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等)可用文檔及思維導圖提交。
9.2作品提交要求
(1)提交方式
以上視頻作品、設計過程材料、創作說明均應提交至大賽微信服務號。
(2)提交要求
作品一旦提交完成,不可再次更改,如因個人操作導致數據收取失敗,責任由參賽者自行承擔。
(3)成果利用
本次大賽結束后,參賽優秀成果將由承辦方統一制作成作品集,用于成果展示和相關宣傳。
各參賽團隊所提交的參賽成果,知識產權將由提供者、承辦方共同擁有,各方均有權獨立決定是否用于出版或其他宣傳活動,以及其他學術活動等。參賽作品,承辦方有權參考或直接采用參賽作品全部或部分內容,不再另行與提供方協商并征得同意。
同時為避免版權糾紛現象,參賽作品必須是原創作品,且所有參賽作品不可多次投稿,保證參賽作品不侵犯第三方合法權益。一旦發現參賽作品有侵權、抄襲等行為,大賽組委會有權取消其參賽資格,收回其所獲獎項,并保留追究其相關責任的權利。
(4)咨詢通道
本次大賽四個任務書選題鄉村現場考察調研行程安排支持
聯系人:加老師
建筑大類創作組
聯系人:程老師
電子郵箱:cr1226533749@163.com
文創產品類創作組
聯系人:韓老師
電子郵箱:hana44@126.com
十、作品評審和頒獎
10.1初賽評審
(1)專家評委的組成:初賽評委由主辦方和承辦方協商評委組成名單,由主辦方邀請。建筑類和文創產品類的評委將分別組建評審專家組。
(2)技術審查:初賽作品網絡提交后,由承辦方組織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技術審查,對于不滿足相關技術條件的參賽作品取消其參賽資格,滿足技術條件的參賽作品將按程序進入后續評審。
(3)初審方式:各賽項專家組采用在線方式分別進行評審。
(4)入圍公布:評審晉級結果在官方微信公眾號進行公布。
10.2決賽評審
(1)建筑類決賽評審由中國圖學學會、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國內知名建筑師組成評委會評審。
(2)文創產品類由中國圖學學會、教育部職業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及知名專家組成評委會評審。
(3)各賽項的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均采用現場評審的方式確定最終名次;
(4)最終獲獎名單將在大賽官網及官方微信公眾號進行公示。
十一、大賽組織結構
11.1大賽組委會
中國圖學學會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專業委員會
教育部高等院校建筑學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建筑數字技術教學工作委員會
教育部職業院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產品設計類專業委員會
11.2大賽秘書處
云景圖新數字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中國圖學學會
中國圖學學會計算機輔助工業設計專業委員會
全國高校AIGC數智建筑與文創產品設計大賽組委會
2025年
附件一:支持單位:
(機構組)
全國高等學校建筑學專業教學指導分委員會建筑數字技術教學工作委員會
全國交通運輸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中國新農經濟智庫(新農數智研究院)
陶行知教育基金會
(高校組)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儲運與建筑工程學院
北京建筑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北京建筑大學未來建筑技術學院
天津大學建筑學院智能設計與建造研究所
大連理工大學建設工程學院
重慶大學建筑城規學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
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
湖南大學建筑學院
長安大學建筑學院
華僑大學建筑學院
安徽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
西安理工大學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
湖北工業大學土木建筑與環境學院
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湖北美術學院
南通大學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
南通理工學院土木工程學院
河南開放大學智慧文旅學院
(高職組)
南通職業大學
湖北生態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
楊凌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林業職業技術學院
福建華南女子職業技術學院
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河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持續更新)
https://mp.weixin.qq.com/s/26-UOF3pPmUAShfjME1w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