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承辦單位:中國科學院大學人工智能學院
《2024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扎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創新主導作用,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促進社會生產力實現新的躍升。新質生產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需要從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數字經濟創新發展三個維度快速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為探索新質生產力和新科技產品的融合與應用,活躍國內新科技產品應用場景設計氛圍,激活新科技產品的應用渠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積極尋求和推進新科技在科研活動和日常生活的引接、適配、運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發起主題為“設計點燃新質生產力”的新科技應用場景/科創作品設計賽(簡稱設計賽),邀請國內多家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共同參與。通過比賽匯聚、挖掘新科技產品的創新創意,發掘產學研各界優秀技術團隊,提升相關領域新科技產品研發應用的號召力和影響力。
一、比賽內容
(一)賽事重點
本次設計賽主要面向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機構,基于新科技體驗與應用創新設計平臺(以下簡稱新科技平臺,https://openinnovation.cn/)征集的新科技產品(也可以自主上傳新科技產品),評測新科技產品在科研工作、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創新創意應用場景,包括賦能方式、作用形式、實現思路、創新效果等。
(二)賽道與賽事欄目
本次設計賽的賽事欄目主要有以下幾類:
1、新質生產力創新應用
新制造,新采掘,新交通,新農業,新通信,新醫療,新康養,航天與航空應用,網絡化應用,數字化轉型,智能技術應用,無人化/機器人生產作業,搶險救災,情報分析與信息融合。
2、人文社會創新應用
新教育,新科研,新經貿,新商業,新文化,新組織與管理,新國際交往。
3、國防與國家安全創新應用
無人化與新興領域作戰,陸海空天電等常規作戰,預警偵察探測,指揮控制,后勤保障,精確打擊作戰,軍事管理(信息化、智能化),軍事醫療,非戰爭軍事行動,軍事法律與文化藝術,自由探索。
4、一帶一路創新應用
一帶一路新制造,新采掘,新交通,新農業,新通信,新教育,新科研,新醫療,新經貿,新商業,新康養,航天與航空應用,網絡化應用,數字化轉型,智能技術應用,無人化/機器人生產作業,搶險救災,情報分析與信息融合。
(三)賽事要求
本次設計賽安排兩類比賽活動,同時組織、分別評比。同一參賽方允許同時參加兩類比賽。
1、新科技應用場景設計
以提交創意提案(word格式)為主,包含創意題目、新科技產品應用場景基本設計思想、大致實現方案、成果及預期目標等,提案要求創意新穎,內容具有原創性和合理性。
2、新科技科創作品制作
提交以新科技產品為核心的科創作品,包含以下類型:新科技虛擬現實場景設計、科技文藝模型、科技小視頻、科技短片文創作品、科技應用教學片制作。
(四)評獎標準
本設計賽評獎標準主要參考以下幾項:
1、主題理念
是否以問題為導向或以目標為導向,是否契合本次比賽主題,是否緊扣賽道欄目,是否需求明確,是否深入分析并契合已選擇的新科技產品,是否傳遞積極向上的理念。(15分)
2、創意表現
是否為原創作品,是否富有創意,是否具有獨特的思路和全新的觀點,創意形式是否多樣,是否符合新、奇、特的要求。(50分)
3、市場實用
是否在現實中有實際意義和應用價值,是否為生活提供便利,是否方便使用,是否符合國家現行法律法規和相關產業政策。(20分)
4、寫作規范
是否能清晰準確地表達創意思想和實現方案,是否語言流暢、條理清晰,是否符合規定格式,是否符合整潔、美觀、等美學因素。(15分)
(五)獎項設置
本設計賽獎項設置包含以下幾種:
1、全國一等獎:不超過10名,頒發證書及獎金;
2、全國二等獎:不超過30名,頒發證書及獎金;
3、全國三等獎:不超過50名,頒發證書及獎金;
4、全國優秀獎:不超過100名,頒發證書。
(六)頒獎與公示
本次設計賽將舉辦頒獎儀式,向獲獎的優勝者頒發證書,并邀請優勝者代表在大會進行作品分享。同時,通過微信公眾號、網站等渠道向社會公開發布本次大賽獲獎名單。
二、比賽流程
(一)報名
報名要求
本設計賽面向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機構。
參賽方在新科技平臺實名注冊(注冊時用戶角色選擇“參賽用戶”)后進行參賽作品上報。
報名方式
(1)網站報名:
公開作品直接在新科技平臺(https://openinnovation.cn/)線上報名,非公開作品通過線下方式電話聯系報名(聯系方式見本通知文后)。
(2)填寫文檔并進QQ群
參賽獎勵
人工智能學院同學完成
(1)網站報名(注意選擇"參賽用戶")
(2)填寫文檔、添加QQ群
(3)2024.7.6前完成作品提交
前二十名完成參賽即可獲國科大定制書包!
注:參賽作品包含不可公開信息的,視為“非公開作品”;其它視為“公開作品”。
(二)賽程
1
2024年6月1日
開啟報名通道
2
2024年6月-7月
線上線下宣講
3
2024年9月1日
作品提交截止
4
2024年10月1日-10日
作品初選
5
2024年11月1日-10日
作品終審
6
2024年12月26日
作品分享及頒獎典禮
三、作品提交
公開作品登錄新科技平臺(https://openinnovation.cn/)線上提交。
https://mp.weixin.qq.com/s/FiYAb-CrBuSHgdB-yE5CO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