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組織開展第十屆江蘇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賽的通知
發布時間:2024-05-19
截稿時間:2024-07-21
閱讀量:3878次
蘇科協發〔2024〕51號
各設區市、縣(市、區)黨委宣傳部、科協、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團委,各省級學會,各有關單位:
為推動《江蘇省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2021—2035年)》實施,廣泛開展科學普及,培育創新文化,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社會氛圍,省委宣傳部、省科協、省文化和旅游廳、省廣播電視局、團省委將聯合舉辦第十屆江蘇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賽,具體參賽辦法見附件。請各有關單位按照要求,及時做好大賽的組織發動和作品申報等工作。
競賽規程
一、大賽主題
大賽以“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為主題,從弘揚科學家精神和科學精神、加快科技自立自強、倡導全民健康生活、堅持綠色發展、推動鄉村振興等角度,引導公眾以多種藝術形式積極參與科普創作,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科普資源。
二、主辦單位
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
江蘇省科學技術協會
江蘇省文化和旅游廳
江蘇省廣播電視局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江蘇省委員會
三、參賽對象
大賽設三個參賽組別:成人組(不含在校學生)、大學生組(含研究生、本科生、專科生及高職院校學生)和中小學生組(含中職學校)。
四、活動安排
3月1日—7月21日為作品征集階段;
8月上旬為作品評審階段;
8月下旬獲獎作品名單公示。
五、作品類別
參賽作品包括科普影視(含有聲讀物)、平面設計與空間設計、文化創意以及人工智能生成藝術(AIGC)四個類別。
(一)科普影視
科普影視作品須以“科學、科技、科普”為內容,包括但不限于科普宣教片(含科學人物)、動畫片、紀錄片、微電影、科普講堂以及科學實驗片、科學教學片、技術推廣片和科普解說員或科學主播的講演音、視頻。
1.科普影視作品(含有聲讀物)類型和形式不限,時長可根據作品內容確定:短視頻時長一般不超過8分鐘;鼓勵創作長視頻和系列節目,時長和集數不限。
2.視頻文件統一采用MP4格式,分辨率不低于720P;有聲讀物音頻文件統一采用MP3格式。
3.參賽作品需附創意說明、拍攝腳本。
(二)平面設計與空間設計
平面設計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創意海報、插畫、漫畫、長圖、H5等多種平面創意設計形式,以及以信息與交互設計的形式所呈現的作品創意。
空間設計作品包括用于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的科技館、展覽館、博物館、園林以及實驗室等多種空間創意設計形式。
1.平面設計作品可以是單幅作品,也可以是系列作品;系列作品建議有一幅為作品綜合展示效果圖或展板。
2.平面設計作品文件統一采用JPG格式,A3規格,分辨率300dpi,不超過5M。
3.空間設計可以從科學、科技、科普內容展示、空間布局以及多媒體應用等方面進行創新設計,參賽作品可以平面(三維模型和平面效果圖,要求同平面設計作品)或漫游動畫(mp4格式)兩種形式申報。
4.參賽作品需附創意說明。
(三)文化創意
以美觀度、實用性和科學性為標準,對現有的科普資源、文化用品等進行開發與創作的高附加值科普文創產品。
1.通過創新創意設計,借助現代科技手段對科普資源、文化用品、日常用品、工藝品等進行創造與提升,附加科普功能及價值。
2.作品以設計圖、效果圖或照片形式報送均可,要求表現整體及局部或組合效果,單個作品文件一般不超過5張。
3.作品文件統一采用JPG格式,A3規格,分辨率300dpi,大小不超過5M。
4.參賽作品需附產品介紹和創意說明。
(四)人工智能生成藝術(AIGC)
為實現科普創作在藝術創意和數字領域的創新性表達,推動藝術設計與科學技術的交叉融合,本屆賽事鼓勵創作各類以“科學、科技、科普”為內容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數字藝術作品。
1.作品類型包括但不限于視頻影像、動畫以及二維靜態、三維靜態作品。
2.作品提倡但不限于使用AIGC生成工具或圖像生成算法。
3.原創性:作品概念新穎且為個人或團隊原創。
4.契合性:作品在內容與形式上符合“科學、科技、科普”題材范圍,能夠表達“熱愛科學崇尚科學”。
5.創意表現與藝術性:作品能展現獨特的創意和藝術表現,具備藝術性和美感。
6.模型擇優性:作品選擇的技術模型適用于作品的需求,能夠巧妙地應用技術模型和算法來實現創意效果,從而提升作品的質量和多樣性。
7.“作品創意說明”(《報名登記表》)中需注明所使用的軟件、方式、制作技術、生成作品所使用的模型,并將創作中所使用的模型截圖,上傳至說明文檔中。
8.動態類作品格式要求:MP4格式,時長不超過8分鐘;清晰度要求:1080P(1920*1080),編碼格式:H.264,如有作品旁白請配置字幕,作品大小不超過1GB。
9.靜態類作品格式要求:所有圖片類作品以電子圖片形式提交,圖片為JPG或者GIF格式,繪圖要求RGB色彩模式、分辨率300dpi,圖片大小不超過10M,尺寸和張數不限。
六、作品要求
1.作品內容不得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現行法律、法規。
2.作品要求與主題相關,導向正確,內容健康,具有科學性、貼近性、創新性、時代性和藝術性,兼具公益性、趣味性與通俗性,有較好的傳播力。
3.作品必須為作者原創,無版權爭議。若發現涉嫌抄襲或侵犯他人著作權行為,一律取消申報和評獎資格。如涉及版權糾紛,由申報者負責。
4.填具《報名表》申報參賽即視同認可:主辦單位擁有作品的改造和使用權,以便于開展作品的公開展映、展示以及編輯出版等公益性科普宣傳活動;為確保作品的科學性,擴大作品的傳播力,參賽者有義務提供作品的工程文件和素材文件,配合主辦方和承辦方對作品進行修改、完善。
七、獎項設置
大賽根據不同組別、不同類別作品分別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和優秀作品獎。大賽另設優秀組織獎、優秀指導教師獎。
所有獎項均頒發榮譽證書。
本次大賽最終解釋權歸大賽主辦方所有。
八、優秀作品使用
所有獲獎作品將納入省科協科普資源庫,在全省范圍內進行宣傳推廣,部分優秀作品將在國家和省級媒體展播,在大型科普活動中及大型科普場館展示,在商圈大屏、地鐵公交等媒介上展映,部分優秀作品還將被推薦參加更高層次的賽事活動。
參賽方法
大賽原則上不接受線下報名,參賽者請于2024年7月21日前將《大賽報名登記表》《大賽參賽作品授權書》連同作品一起上傳至郵箱jskpgy@188.com;文化創意類作品如果有實物需展示,可自愿郵寄。
聯系人:王玲玲
電話:025-83235769
通訊地址:南京市鼓樓區湖北路85號綜合辦公樓705室
郵編:210009
附件下載詳見原文鏈接
https://mp.weixin.qq.com/s/FVWoI6wUj2fSsr2Tij4Z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