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指導:阮紅杰
視覺設計:C_Futures創未團隊
動態設計:孟晗
YOUNG BATTLE畢業季征集及評審歷時一個半月,共收到了來自內地、港澳臺及海外上百所設計院校,高達數百件畢業作品投稿。
本次活動發起人陸俊毅、阮紅杰,特邀評委老師(廣煜、林韶斌、劉耕名、歐俊軒、潘焰榮、阮菲菲、汪文)經嚴格的評選,本次征集共評選出36強最佳畢業生,和8個最佳獎、8個評審獎(經評審廣煜老師個人提議增加一個評審獎,以此鼓勵畢業生)。
最佳獎和評審獎公布
(排列不分先后)
平面_形象
陳沛濤、文皓宇
【2019首屆之江國際青年藝術周主視覺】
導師:畢學鋒
院校:中國美術學院
作品簡介:之江國際青年藝術周以“青春·觀·世界”為核心理念,標志圖形以眼球、地球來做設計演化,探索時代青年的“世界觀”和“青春觀”。“觀”是“觀點”,映射著青年人的世界觀和世界的青春觀;“觀”也是“觀看”,是充滿好奇和渴望的一雙眼,暗含著青年人在現實中對身份的詢問和對未來的追尋。
系列海報分別從“眼觀八方”“時代致敬”“大事發聲”“思維碰撞”“腦洞大開”等主題,體現“觀古今,望未來”的時代青年特性。同時反映當下時代,青年人看待世界的多重角度和自我認知轉化的觀點,呈現出多種未來的匯聚之地,營造出包羅萬象的異形時空,去探索一個前沿與未來的青春世界!
平面_字體
季王穎之
【Embodied Type】
導師:Jennifer Cole Phillips
院校:Maryland Institute College of Art
作品簡介:
Statement
Embodied Type is aseries of typographicexplorations translating sense of touch into visceralvisual languages.Thepiece invites viewers to experience type in multiplesensory dimensions throughlooking,touching,and interacting.The projectreflects research aboutphenomenology and multisensory design.
Approach
In the thesisproject,I selected ten tactilesensory words including fluffy,stuffy,airy,mushy,silky,gritty,crumbly,prickly and tingly to prove they are not neutralbut physically and emotionallyexpressive.I explored using visual analogy torepresent each word,buildingsculptural forms to convey the words in anotherdimension,working with codinglanguage to create interactive experiences forthe audience.
Process
PART ONE:GRAPHIC
I createdindividual forms to represent eachword from my list to build typographic formsthat can be“touched.”
PART TWO:INTERACTION
Based on the statictypographic forms,Iconstructed the forms through programming language inProcessing and made theminteractive for the audience.As a camera detects thepath of the observer’seyes when traveling on screen,changes happen during aspecific part of theword.I intend to use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to visualize“touch with theeyes.”
PART THREE:SCULPTURE
The third part ofmy project led me toexplore building letterforms in physical environment byusing objects andmaterials,incorporating light and shadow to create a physicalreadingexperience that my audience can interact from different positionsinspace.
平面_海報
張卉坤
【MainStage-上海國際喜劇節】
導師:Christopher May
院校: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作品簡介:對于上海國際喜劇節的視覺形象的重新設計。不像音樂節亦或者其他文化節活動,國內喜劇節的視覺形象設計往往被忽略,所以對上海國際喜劇節進行了重新設計。鑒于上海國際喜劇節會邀請全球各地的喜劇表演者進行演出的國際性,在設計上,我以現在基本成為一門國際通用語言的emoji圖案為重點進行設計,通過對emoji圖案的變化營造出喜劇節需要的歡樂氛圍。
平面_書籍
張青雯
【詩經】
導師:趙清
作品簡介:《詩經》穿越千年,依舊生動。但卻因為古語和今語的語義差異而被束之高閣。所以我想從詩經所傳遞的情緒入手,以視覺詩這一詩體為手段,將抽象的詩意和情感符號化字符化,通過排版布局,留白,紙張觸感等來描繪詩句所傳達的質感形狀,動靜,和音韻節奏,使轉化的符號在抽象的同時具備一些可讀的故事性。通過符號化的詩意對詩經的解讀,白描出讀詩時的感動與感想。
我覺得這種發散性的探究詩的另一種存在形式是一種美的探索。并不在意統一的標準化模塊化答案,而是追尋一種既視感,一種自由的,不在條條框框規范內的一次小規模嘗試。這種類似于“翻譯”詩的行為,不再于逐字逐句,而在于意向的一種表達。一種化“抽象”為“抽象”的行為。不過度學術化,也希望可以用一種新的方式解讀傳遞。不是一種文學上的“考古”之旅,而是一種新的閱讀方式的呈現。
平面_包裝
高遠
【《Elodia》音樂專輯設計】
導師:王煒
院校:上海交通大學
5張專輯
歌詞本
作品簡介:這是一系列關于Lacrimosa音樂的設計,其中包含5張專輯和歌詞本,Lacrimosa是一支瑞士的地下搖滾樂隊,他們把搖滾,詩意的歌詞和古典樂結合起來,所以我設計了3套字體組合使用來表現音樂的情感。
插畫
夏瑾
【北京折疊/Folding Beijing】
導師:John Hendrix
院校: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Louis
作品簡介:畢業設計繪本《北京折疊》取材自中國科幻作家郝景芳創作的同名中篇小說。在未來北京,城市按照社會階層被分成三個空間。生活在第三空間的垃圾工人老刀,為了讓養女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冒險穿梭于不同空間以支付高昂的學費。在像老刀一樣的城市邊緣人眼中,恢弘的折疊城市架構下是赤裸而真實的階層割裂。
作為一本充滿科幻現實色彩的當代城市寓言,《北京折疊》的故事影射了諸多社會問題,例如城市化帶來的貧富差距。當摩天大樓在市中心拔地而起時,無數打工者在城鄉邊緣為生存而掙扎。我將這種經濟發展和社會不平等的沖突并存,轉化為插畫風格上電腦漸變效果和手繪肌理的碰撞。由主人公垃圾工人的身份獲得靈感,我在運用綜合媒介的同時,加入了許多生活“垃圾”的材質(例如塑料瓶,塑料袋等)來豐富畫面的層次并更加貼近文字內容。
除了視覺化小說中的故事情節,在場景表現中我也融入了自己對當代社會的觀察和理解。例如繪本開篇和結尾的遍地霓虹標牌,象征了日漸盛行的消費主義。在物欲橫流的都市里,主人公老刀的平凡質樸和對家庭的無私付出更顯珍貴,這也是故事最初打動我的地方。繪本的節奏從大場景逐步切入老刀的個人視角,最后重新回到人山人海的街頭。大時代背景下的小人物或許卑微,但正是無數普通人的喜怒哀樂讓一座快速發展的城市有了更多人情味。
我希望我的畢業設計繪本可以重新詮釋《北京折疊》中的社會批判和人文關懷。在為讀者帶來全新的視覺體驗同時,啟發更深層次的社會思考。
新媒體_動態圖形
鄧心悅
【Snapchat Dysmorphia】
導師:Eike K?nig
院校:Hochschule für Gestaltung Offenbach
作品簡介:社交網絡中相似的面孔讓人難辯你我,精修過的網絡照片漸漸模糊了虛擬與現實的邊界,通過修圖軟件,美顏濾鏡,人們得以看見更加“完美”的自己亦或他人。較過去而言現實中那些小小的瑕疵亦或丑態的瞬間在現在這個“人人完美”的社交媒體的時代變得難以接受。虛擬世界的“完美”正在改變我們對自己現實形象的認知。有的人不再滿足于社交網絡上的“完美形象”,他們甚至在現實中選擇將自己至于手術刀下,去接受一場美麗蛻變。
綜合
邵琪、許永雙、孫寧瑞
【親愛的:】
導師:石建航
院校:中國美術學院
作品簡介:在這即時通訊橫行的當下,快節奏的和無障礙的溝通中,許多浸潤在手寫與紙張里動人珍貴的隱性信息被無聲的屏蔽與忘卻,寫信讀信時奔馳的思緒或躊躇的復雜心態被每一條猝不及防的“新消息”沖散,只留下網絡帶來的短暫的狂歡與干癟的激情。書信憑借它樸素的豐富與恰到好處的完整,千百年來無差別地承載著每一個人的真摯情感,展示著人性的光輝,但是這種美好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正逐漸消亡……
我們以書信為切入點,通過書籍設計,裝置設計等方式表達其隱晦之美,重新思考信息爆炸下的信息傳達,以及反思在科技發展的同時帶來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書信,可以理解為一個動詞、一個名詞、也是一個形容詞。我們用書籍、裝置、衍生分別站在過去、未來、現在的立場對應著書信的三種詞性,進行創作與表達。
書信[n.]
名詞,對信的解釋。是書信的歷史總結與現狀。
書信[adj.]
形容詞,用書信作為我們情緒的抒懷。過去,手寫與紙張浸潤著隱晦且豐沛的美好;未來,信變成了一種情緒上的表達,而不拘泥于傳統形式。
書信[v.]
動詞,一個發生的動作。是書寫信件的動作,是正在消失的動作,抑或是現在正在發生的動作。
(姓氏按評委姓名拼音順序排列)
廣煜評審獎
張旭穎
【社交皇后】
導師:萬千個、潘永亮、沈婷、陳美歡
評委評語:“社交皇后”是我最喜歡的作品之一,我很喜歡這件作品的趣味。local類型的選題,在此次的眾多參賽作品中并不少見,也不乏好的作品,但事實上能做到在選題、表現語言的準確性、完成度都做到恰到好處的就非常難得,這件作品的力度剛剛好。
作品簡介:選題「社交皇后」是新時代對“大媽”概念和印象的一種顛覆。社交皇后,則是對那些有一定社交生活,生活豐富自由的大媽的尊稱。
期望借設計作品傳遞一種新時代的思維方式和概念,鼓勵她們發現自我價值,找到人生的第二春。本人圍繞主題創作了相應的刊物和影像,一方面,針對大媽外在、內在和社交三個部分進行設計,呈現積極的面貌;另一方面希望引發當代年輕人思考,正向地看待年長者的生存哲學,關注退休人群的生活狀況。
刊物包括《設計皇后》和《皇后回憶錄》兩本。《社交皇后》更像是一個社交皇后修煉手冊,通過皇后心語、皇后儀容、皇后社交一步步引導大媽們找到自己的個性,豐富自己的退休生活。《皇后回憶錄》是一本滿載皇后回憶和記憶的書錄,通過結合當代大媽身上的便簽——墨鏡、絲巾、廣場舞——以刻板印象打破刻板印象,使用新材料給人更有代入感和添加材質的感情溫度,并通過設計元素的重構和設計語言的重新組織,給人一種新的視覺感受,改觀對大媽的印象。
多媒體設計部分通過歡快可愛的形式和豐富變換的視覺語言,引起人們對大媽對重視和關注。
廣煜評審獎
杜金陽
【長長一厘米】
導師:王慶、郭雅冬
院校:大連工業大學
評委評語:“長長一厘米”的作品視角、色彩、想象力、繪畫語言,所有的一起都那么的簡單直接,我愛的是這份單純。
作品簡介:在現實生活中,什么對小朋友來說是最重要的呢?是家庭?是教育?不,是成長。小朋友們每天都在長大,每天都在變化,但變化的過程也是無形的,他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才會變得越來越明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個小故事卻反大主題。這同時也是我題目的來源,一厘米雖然是微乎其微的,但十個一厘米、一百個一厘米......都是由“一厘米”所積累起來的。一厘米只是一個標準,所以一厘米也會變成長長的一厘米。“一厘米”雖小,但你以小見大,反映了深刻的主題。
《長長一厘米》有三本系列叢書,每本都以“長長”為核心。身體是怎么變化的?動物是怎么變化的?這都會引起小朋友們的思考。符合孩子的思維特點,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每本故事以折頁的形式呈現,充分吸引了孩子的閱讀興趣。書籍設計,表現了成長一厘米的驚喜。這一獨特的表達形式抓住了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幽默風的畫面滿足了幼兒強烈的好奇心,將幼兒輕松帶入閱讀的快樂之旅。
林韶斌評審獎
陳綺雯
【賭博城市】
導師:Alistair McClymont,Maria Da Gandra
院校:London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
評委評語:整套設計有著鈔票、發財等元素的應用,通過字體、插圖、色彩等排版,使每個視覺都充滿了沖突和對比,讓人感受到澳門的賭場風情,風格和色彩都很大膽,整套設計讓我感受到祭祀用品氣息,而這些感覺在我們常規設計中都是比較忌諱,而設計師借此設計諷刺著賭場的繁榮發展給城市居民帶來了生活上干擾,引人深思。
作品簡介:賭業作為澳門經濟的支柱,其收入已經超過美國拉斯維加斯的7倍,被稱為東方蒙地卡羅。賭業的單一發展帶來巨大利潤的同時,也給城市帶來很多壞處。年輕人的就業方向單一(大多只能去賭場工作),城市景觀被浮夸的賭場風格嚴重破壞(在城市中心建假巴黎鐵塔、威尼斯運河),游客過度導致本地居民生活受到干擾等等。在一部分人眼中,澳門已經成為毫無生機、只迎合游客的”死亡城市”。
我的設計是通過一系列印刷品激勵當地居民與政府溝通,旨在推動政府在發展與可持續發展之間取得平衡。我根據中國傳統祭祀用品設計了澳門賭場的“廣告”,讓人們通過傳統祭祀方式(撒錢,燒錢等)的方式“悼念”這座“死去的城城”,抗議信息將通過這些方式傳遞導城市的每個角落。作為行動的一部分,我設計了“澳門歡迎你來大發橫財”這類有諷刺意味的服飾。
劉耕名評審獎
季王穎之
【Embodied Type】
導師:Jennifer Cole Phillips
院校:Maryland Institute College of Art
評委評語:在這眼球經濟的時代,視覺傳達和溝通的方式更加多元,不再只局限在屏幕或紙張上,此作品打破傳統的框架,善用不同材質和圖像具現抽象的感覺,能夠單從視覺了解字體的意思。在實體的海報上也給予大家更多不同的想象,除了文字本身,還有雕塑、圖像及能與觀眾互動的裝置和動態視頻。整體表現非常多元且完整并扣緊"touch with the eye”核心。
作品簡介(見最佳)
歐俊軒評審獎
王超賢、蘇敏儀
【無限無聊——無聊情緒的視覺設計與感官互動體驗】
導師:林婷婷
院校:中山大學南方學院
評委評語:設計是解決問題的一個工作,這個設計解決了無聊的時候,一直看也不會無聊會一直看下去呢。
作品簡介:當下的娛樂方式更迭不休,但我們卻越來越容易陷入“無聊漩渦”之中。無聊又被稱為“現代社會的瘟疫”,我們由此為切入點,對“無聊”現象及其產生原因進行了研究,對二十個具有“無聊”特質的現象作出了思維模式的闡釋及視覺化呈現,希望透過以“無限無聊”為主題的沉浸式體驗空間,共同展開一場直面“無聊”的對話。“無限無聊”分別從“凝視無聊”、“觸感視界”、“時間流動”三個方面,闡述情緒與感官之間的關系。
詳情可前往該網站觀看:https://mp.weixin.qq.com/s/wfEbLQzLg8XNXEGrX-VOTg
潘焰榮評審獎
張青雯
【詩經】
導師:趙清
評委評語:視覺之詩,情感的符號化、字符化,通過這樣的方式對詩經的解讀,意境美與形式美并存,給觀者以新的閱讀體驗。
作品簡介(見最佳)
阮菲菲評審獎
夏瑾
【北京折疊/Folding Beijing】
導師:John Hendrix
院校:Washington University in St.Louis
評委評語:作者用巧妙的構圖與筆法營造了一個非現實世界——即便它是骯臟與污穢的,帶給讀者的感覺卻是清新積極的。簡潔的幾何圖形相互穿插,帶出了城市的主題背景。局部性的留白給故事留出了遐想的空間,情緒也得以透氣。
在版面上,作者選擇了這種“low profile”的排版,沒有花哨的字體與多余的設計,把視覺重點完全的讓給了畫面。整體視覺主次明確,導向清晰。總的來說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繪本作品。
作品簡介(見最佳)
汪文評審獎
李嘉良
【多元風格中文可變字體的研究與創新設計】
導師:陳嶸
院校: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評委評語:可變字體是這兩年字體設計的前沿技術和趨勢,很高興看到了這件作品。此作品不僅對可變字體的技術進行了研究,更可貴的是對字形變化的維度進行了探索。作品呈現了四種不同類型字體的字形無縫變化,這種探索是具有實踐意義的,我為之鼓舞。
作品簡介:本課題以多元風格中文可變字體研究與創新設計為題。其中,中文字體設計相對于西文一直面臨字庫龐大、設計數量多的難點,面對龐大的字庫設計數量存在運用人工智能算法輔助設計的案例,但仍不夠匹配龐大的漢字需求市場;另一方面,可變字體是一種等同于多個單獨字體緊湊地封裝在單個字體中的字體文件。通過定義字體內的變化構成單軸或多軸的設計空間,從而內置許多字體實例。在動態的設計空間中,具有自定義實例的動態選擇潛能,開創類似微調RGB調色板產生諸多顏色選擇,讓人激動人心的前景。目前中文可變字體領域僅限于對字型寬窄粗細的變化,沒有對字體風格及輪廓較大的改變。本論文通過針對中文字體開發現狀并以可變字體技術作為載體,研究及探索可變字體技術與中文字體設計新的契合點,詳細介紹并運用可變字體技術對多元風格的字體進行混合可變產生新字型的能力,折射出可變字體技術與中文字體開發的需求與共性,為人工智能時代中文字體設計提供新的方法論。
恭喜以上獲獎者
主辦方將盡快給予聯系
主辦方:
未現場/陸俊毅_設計現場
媒體支持:
Design360°、Hiiibrand、ad518、包聯網、古田路9號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www.sohu.com/a/329131032_5567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