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de id="oewc0"></code>
<optgroup id="oewc0"><div id="oewc0"></div></optgroup>
<optgroup id="oewc0"><div id="oewc0"></div></optgroup>
<center id="oewc0"><wbr id="oewc0"></wbr></center>
<optgroup id="oewc0"><wbr id="oewc0"></wbr></optgroup>

第二屆“黃鶴杯”武漢高校3D打印設計大賽圓滿落幕

發布時間:2023-12-08      閱讀量:3788次     
  科技無限,智造無邊。2023年12月3日晚,第二屆“黃鶴杯”武漢高校3D打印設計大賽暨武漢大學第七屆3D打印設計大賽決賽在武漢大學圖書館信息科學分館北斗報告廳順利舉辦。本次大賽由武漢大學圖書館、共青團武漢大學委員會主辦;武漢大學大學生創新實踐中心承辦;武漢大學文化創意設計研究中心、武漢大學大學生工程訓練與創新實踐中心、武漢理工大學工程訓練中心、武漢科技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學院協辦。
  在決賽中,參賽團隊通過作品展示、PPT或微視頻介紹、現場答辯等方式展開激烈角逐,評委老師也直接對參賽作品進行點評,給予參賽團隊針對性指導。
  群英薈萃賀百卅
  嘉賓及評委老師
  經過多輪選拔,本屆大賽共有14支隊伍進入決賽,其中武漢大學10支,武漢理工大學2支,武漢科技大學2支。參賽成員雖來自不同專業,但都有著對3D打印等新興技術的熱愛和追求,都有著豐富的創意和扎實的技術能力。
  決賽當日共有5位評委和4位嘉賓蒞臨現場。其中5位專業的評委老師為參賽團隊評分并提供指導,他們分別是武漢大學大學生工程訓練與創新實踐中心教授宋鳳蓮、武漢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李晶、武漢大學數字文化與創意產業研究所副所長黃山、武漢理工大學高級實驗師馬晉、武漢理工大學工程訓練中心教學副主任鮑開美。此外,武漢大學圖書館副館長黃鵬、共青團武漢大學委員會科技與實踐辦公室主任呂龍飛、武漢科技大學機械自動化學院教授林昕、武漢大學圖書館信息科學分館館長盛芳4位老師則作為嘉賓為參賽選手加油鼓勁。
  黃鵬副館長致辭
  大賽正式開始前,武漢大學圖書館副館長黃鵬老師上臺致辭。黃鵬老師代表大賽主辦方向承辦、協辦單位表達了感謝,贊揚了參賽團隊銳意進取、敢為人先、不懈奮斗的創客精神,并指出本次3D打印大賽恰逢武漢大學130周年校慶,同學們在大賽中的精彩表現也將為百卅珞珈獻上美好的祝福,以精彩的展示和思維的碰撞所迸發出的無限熱情共賀武大百卅華誕。
  華山論劍顯鋒芒
  本次比賽共分為兩輪比拼,第一輪為“初試鋒芒”,形式為選手展示答辯+評委提問,評分前六位進入第二輪,并評出三等獎、優秀獎;第二輪為“巔峰對決”,形式為選手現場抽取與作品設計相關的問題進行即興作答,最終兩輪評分加權計算決出一等獎和二等獎。
  第一輪
  初試鋒芒
  參賽選手現場展示
  在第一輪“初試鋒芒”中,參與本次決賽的選手依據充分的賽前準備,通過PPT、微視頻等豐富的形式在4分鐘的展示時間內對作品的設計思路、思想內涵、創新性、藝術性和實用性都進行了充分展示,個性鮮明。五位評委老師也進行了針對性的提問,與參賽團隊深入交流,更充分地了解了參賽團隊的作品設計,給出了公正客觀的評分。
  第二輪
  巔峰對決
  參賽選手現場展示
  在第二輪中“巔峰對決”中,第一輪排名靠前的6組參賽團隊代表選手結合自己的理解與認識,對于抽取到的與作品設計相關的問題在1分鐘內進行了深刻的回答,系統總結了本組作品的創新之處、應用前景和經驗教訓。盡管面臨著時間緊迫所帶來的壓力,選手們仍從容自信、表述流暢、內容豐富,賽出了青春之風。
  現場彩蛋
  有獎問答
  本次大賽也開展了兩輪有獎問答,問題與3D打印技術的發展及應用密切相關,在場參賽成員和觀眾均可參與回答,回答正確的同學可以獲得由武漢大學圖書館贈送的全新圖書。現場同學積極參與問答,回答正確率較高,展現出自身對3D打印技術的充分了解和濃厚興趣。
  勇擔使命創未來
  現場評委嘉賓、參賽團隊、工作人員合影
  經過兩輪激烈的角逐,作品《共生環》《鯨落無聲,“核”生嘆息》兩件作品以高分奪得一等獎,兩支團隊分別獲得華為手表一部。到場的嘉賓依次為獲得最佳人氣獎、優秀獎、三等獎、二等獎、一等獎的團隊頒獎。
  頒獎儀式(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一等獎獲獎團隊
  二等獎獲獎團隊
  三等獎獲獎團隊
  優秀獎獲獎團隊
  最佳人氣獎獲獎團隊
  以下為兩件一等獎作品及簡介:
  《共生環》
  團隊成員:趙愛鑫
  作品簡介:靈感來源于最近的國際事件,日本排放核污水。由此引發了我對于人與自然兩者關系的思考與構建。我認為人與自然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所以參考渾天儀和混沌儀的結構,做出環環相扣,包容中有斗爭,斗爭中有共生的形態。一層一層,是從內到外,也是從外到內。以此來引發思考與反思,傳達出保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以及緊迫性。這不僅是對于環境的保護,更是對于我們人類自身的保護。
  《鯨落無聲,“核”生嘆息》
  團隊成員:石昕昊肖潤澤呂國強王子菡
  作品簡介:作品以日本名畫《神奈川沖浪里》為背景,主體為左右可拆卸的鯨魚,一側鏤空設計象征核污染的侵蝕,另一側為繪著核輻射標志的心臟。奄奄一息的海洋生物、不斷涌出綠色污水的管道、塑料垃圾包圍的海面……海洋已遍體鱗傷。大海不會發聲,但我們不應沉默。借此作品呼吁社會持續關注海洋問題,保護海洋環境。
  宋鳳蓮教授專家點評
  在大賽最后,大賽評委、武漢大學大學生工程訓練與創新實踐中心教授、大賽評委宋鳳蓮老師進行了點評,對參賽作品和團隊表現進行了總體的評價。宋鳳蓮教授首先肯定了來自三所大學的參賽選手們的精彩表現,認為參賽作品從創意構思到三維建模再到成型加工的各個環節都處理得當,參與現場展示的同學們也表現優異。她也表示,同學們的作品蘊含著極強的民族精神和社會責任感,引起了強烈的思想共鳴。最后,宋鳳蓮教授對大賽舉辦提出了新的建議,為未來3D打印大賽的擴大化表達了祝愿。
  部分獲獎作品
  無論是《共生環》《鯨落無聲,“核”生嘆息》中所蘊含的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還是《重逢》中所表達的對海外文物“回家”的殷切期盼,又或是《智美型前方牽引器》中所寄托的對口腔畸形患兒的關懷,都彰顯出參賽選手們勇擔時代使命的決心。相信更多的大學生也能通過3D打印大賽這一平臺,為青春代言,為時代發聲,為前往未來的新征程點燃一盞明燈。
  “我國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培育高尚品格,練就過硬本領,勇于創新創造,矢志艱苦奮斗,同億萬人民一道,在矢志奮斗中譜寫新時代的青春之歌。”

  第二屆“黃鶴杯”武漢高校3D打印設計大賽暨武漢大學第七屆3D打印設計大賽雖已落下帷幕,但青年學子敢于奮進創新、勇擔時代使命、甘于奉獻青春的精神仍將熠熠生輝!

https://mp.weixin.qq.com/s/6w3AhQJl-U3lLmLYJ9qnIw

<code id="oewc0"></code>
<optgroup id="oewc0"><div id="oewc0"></div></optgroup>
<optgroup id="oewc0"><div id="oewc0"></div></optgroup>
<center id="oewc0"><wbr id="oewc0"></wbr></center>
<optgroup id="oewc0"><wbr id="oewc0"></wbr></optgroup>
日日做夜狠狠爱欧美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