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東亞文化之都:中日韓雕塑邀請展”參展作品(一)
發布時間:2023-11-09
閱讀量:1763次
“東亞文化之都”品牌活動是中日韓三國共同發起的多邊性文化活動。“2023東亞文化之都:中日韓雕塑邀請展”是國家藝術基金2023年度傳播交流推廣資助項目,本次展覽由中國傳媒大學作為主體申報單位,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作為指導單位,并由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提供學術支持。
本次活動首展于2023年8月19日在青島舉辦,為期30天;并于2023年9月28日在濰坊市舉辦了巡展,為期25天。(青島站)首展在青島市雕塑館展舉辦,由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及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聯合主辦;(濰坊站)巡展在濰坊市魯臺會展中心臺灣館一層舉辦,由濰坊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青島市文化和旅游局聯合主辦。
本次展覽由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擔任總策展人,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廣告學院副院長、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秘書長武定宇擔任項目負責人。
展覽以“文明互鑒、交流融合”為理念,設置“東方之光、文明紐帶、展望未來、時代之聲”四個主題板塊,來自中國、日本、韓國的102位藝術家共帶來111件參展作品,是近年來中日韓三國以雕塑藝術為紐帶,聯袂打造的文化交流盛會。雕塑頭條將用十期介紹參展藝術家及作品,本期介紹中國藝術家:吳為山、譚勛、陳曉春、戚洪巖、李軍;日本藝術家:松尾光伸、明田一久;韓國藝術家:金姃熹、李在孝、安炳澈。
吳為山(中國)
國際著名雕塑家。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聯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建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主席。文科二級教授,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中國美術館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首席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吳為山《孔子與蘇格拉底的對話》
青銅158x722x106cm
金姃熹(韓國)
韓國雕刻家協會會長
金姃熹《空間2022-信念》
不銹鋼30x40x100cm
松尾光伸(日本)
現任中央美術學院城市設計學院教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客座教授;日本NPO福利藝術文化研究會理事長;中國雕塑學會顧問
松尾光伸《貝星》
不銹鋼80x80x80cm
譚勛(中國)
現任天津美術學院教授、造型學院副院長、雕塑系主任,研究生導師,韓國誠信女子大學客座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美術家協會雕塑藝委會委員、中國雕塑學會常務理事兼展覽部部長、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公共藝術委員會副會長、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雕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英國皇家雕塑家協會會員(FRSS)。
譚勛《李明莊計劃—柱頭之四》
銅鍍銀73×34×31cm 2007-2011
李在孝(韓國)
韓國藝術家
李在孝《0121-1110=141215》
木92x80x67cm
明田一久(日本)
日本藝術家
明田一久《星期天》
黑色大理石、花崗巖、黃銅、顏料
26x40x11cm
明田一久《我是拳擊手》
黑色花崗巖、砂巖、顏料23x35x20cm
陳曉春(中國)
1976年出生于陜西西安,現為西安美術學院雕塑系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共陜西省委“六個一批”人才。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雕塑學會理事、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雕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化產業促進會公共藝術委員會副會長、陜西省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副會長、陜西美術家協會會員等。作品曾多次參加全國性藝術活動及專題邀請展。
陳曉春《生靈》
安炳澈(韓國)
韓國首爾大學榮譽教授
安炳澈《生命的映像XXIX》
不銹鋼52x26x64cm
戚洪巖(中國)
1982年出生,黑龍江哈爾濱人,中共黨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畢業于吉林藝術學院美術學院,獲文學碩士學位。現擔任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聯絡部副主任。創作有《海市蜃樓》《1937》《濤聲》《梨園夢》等代表作,被中國美術館等機構收藏。
戚洪巖《絲路》
白鋼40x39x10cm
李軍(中國)
1983年生于遼寧沈陽,現為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創作部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城市雕塑家協會理事,財政部北京市政府采購評審專家。現主要從事雕塑創作與學術研究。作品多次獲雕塑專業類獎項,曾參加過首屆全國雕塑藝術大展,第三屆、第五屆中國長春世界雕塑大會專題展,第六屆、第八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等國內外重要展覽。
李軍《聽·說》
松木60x55x23cm 2017年
后續將會對策展人團隊、項目負責人、
嘉賓、藝術家們進行深入報道,敬請期待!
作品詳見(復制以下鏈接進瀏覽器查看):
https://mp.weixin.qq.com/s/-V9qx89Kx9ri3vG6ENOe-w